有钱不代表能打仗:沙特联军战也门,先进武器也难扭转战局
有钱不代表能打仗:沙特联军战也门,先进武器也难扭转战局
自2015年到2020年,也门战场的战事已经持续了5年之久,本就贫困的也门经过如此长期战争的蹂躏,更加破败不堪。
然而当年决定对也门胡塞武装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沙特,如今却也是焦头烂额,骑虎难下。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沙特主导的战事并未出现当年设想的一边倒的结局,反倒还打成了僵持。以绝对优势的实力打成了僵持,这对于沙特一方而言就是败局。
如今尽管疫情蔓延,双方在口头上均有停战的姿态,但实际上接战一直未能完全停下来。
而在此前的一年,胡塞武装多次取得大捷,已经具备了整旅建制歼灭沙特联军的实力。
面对这种堪称奇幻的现状,大家不禁奇怪,纸面实力远强于对方的沙特为何这么多年都未能有效压制胡塞武装呢?
其实,沙特基本上把打败仗的主观理由全都沾上了。其在战前太过于轻敌,同时也过高估计了自己。致使在开战之初,沙特本土军遭到了很大的损失。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巨大的损失和反差让沙特一度怀疑人生。
而在吃了大亏之后,沙特也并非愚蠢到不作调整,其针对也门胡塞武装的具体情况也做出了相应的部署。
如何有效压制胡塞武装,首先要分析其基本情况。
如今的胡塞武装,除了原先的胡塞本部外,其实还糅合了萨利赫时代的也门前政府军、一些不满于沙特和哈迪政府的部落军。
这些不同的武装力量之间,实际上作战风格和战斗力的差距是很大的,胡塞武装能将其有效整合,一方面可见自身能力,但另一方面也是外力压迫下统一战线的结果。
其中出身于前政府军的部队具备操作弹道导弹等技术装备的能力,同时其中的精锐部队也具备正规的攻防作战能力;胡塞武装本部兵则擅长渗透、侦察、狙击作战,同时可在形成突破后扩大战果之用;而部落军其实多作为地方守备,通常就近参战,但作战意志不会很坚定,打顺风仗可以,不能打逆风仗。
以作战风格来说,胡塞武装的战斗积极性很高,在防御作战中都往往敢于主动出击,尤其小规模的渗透攻击数不胜数。
而在武器装备方面,胡塞武装除了少数重装备之外,绝大多数都是轻装。也正因为轻装,胡塞武装时聚时散,化军于民,也给沙特联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沙特联军针对胡塞武装的作战特点及己方的弱点,也做了针对性调整。
第一:大量采购美制爱国者导弹及萨德导弹(未到货),以使得胡塞武装的导弹及无人机攻势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第二:空军战斗机重点打击胡塞武装的弹道导弹和重装部队;
第三:大量购入察打一体无人机,以非接触的作战方式杀伤胡塞武装作战人员及轻型技术装备,以造成其软硬实力的双重损失(软损失指打击士气,造成恐慌);
第四:不擅近战的沙特军队脱离一线接触,仅以特种部队执行一线作战任务,同时以技术兵种支援一线作战;
第五:大量招募也门本土人当兵,同时在非洲招募雇佣军,这个雇佣军不限于平民军,而是优先招募苏丹等国的正规军。
第六:为一线作战部队配备大量轮式机动作战车辆,其中的精锐配置美械,一般部队则以皮卡机动,实现以快打快的作战效果。
通过这样的调整,就沙特本国自己来说,能最大限度减轻本国军民的死伤;在一线所伤亡者,多为也门本土人及非洲人,沙特并不会在意;而以雇佣部队的伤亡加上外购针对性武器的加成,沙特希望能在战场上得以扭转颓势。
能做到这个调整,必须要建立在雄厚的财力基础之上,但沙特其实能承担得起,故而可以不惜代价做出此应对。
但是我们知道,军队作战不仅仅要看武器装备合不合适、先不先进,更关键的是使用这些武器的人行不行。
沙特以巨资购入爱国者系统,但实际上自己操作不好,并不能阻止胡塞武装的导弹和无人机攻势。甚至去年9月份石油设施还遭到导弹重创,致使短期内减产过半。
而沙特空军的表现也是十分不堪,其害怕被胡塞武装有限的防空兵器打击,实际上并不敢于执行战区内的作战任务,反倒是将炸弹扔到了平民区中,造成了大量平民死伤,直接将大批民众推向了胡塞武装一方。
沙特购入无人机的数量是相当多的,尽管有不少实战战绩,但我们也不知道沙特军人是如何操作的,也门胡塞武装似乎并未受到其明显影响,照样逛大街、赶大集。
而沙特所招募的雇佣军人更是一言难尽,基本就是闻声八十里,枪响一百三,基本完好的美式装甲车丢下就跑,倒是让胡塞武装快搞起一支美械高机动作战部队了。
我们前面说过,花点钱对沙特来说不算什么,但是花钱了没办了事儿,这就是大问题了。
最近也门南方过渡委员也跟现政府分道扬镳了,这对于沙特在也门的战略布局来说可谓是又一记重创。
仗没打好,钱却花了,自己这边倒是不断分解,也门战场也着实算是沙特版的“油国坟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