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教育如何高质量均衡发展?这里有答案
缙云教育如何高质量均衡发展?这里有答案
浙江在线-缙云新闻网11月13日讯 近年来,缙云县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科学把握教育的政策策略,全力突破教育提质的瓶颈制约,合力优化教育发展的生态环境,奋力担当全市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排头兵。
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134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民办1所)、职业高中2所、初中11所(民办1所)、小学42所(民办1所)、幼儿园72所(民办59所)、培智学校1所、电大缙云分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校生70243人,其中中小学生57368名,幼儿12875名,在职教职工4040名。
主要做法
强“理念”,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缙云县始终坚持“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把教育放在优先加快发展的战略位置,明确提出“保幼教、优义务、强普高、特职高、壮队伍”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教育提质行动计划、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若干意见等教育政策,推动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同时,在财政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近5年来,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资金达45.8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5.04%;近3年来,完成教育固定资产投资5.53亿元,相当于前6年的总和。
促“均衡”,坚持优化资源供给。坚持标准引领,加快项目建设,先后实施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热水淋浴设施、中小学校园饮水质量提升、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中小学塑胶跑道建设等系列工程,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推动优质资源扩容提质。目前,缙云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率由2013年的31.48%提高至96.22%,等级园比例从2013年的51%提高到93%;2016年,相继实施壶镇中学迁建、工艺美校迁建、瑞杰实验学校、新区小学、和泰城小区配套幼儿园等23个教育项目,其中21个已投入使用;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440个,义务教育学位2970个,高中学位1500个,基本解决“入学难”“入园难”问题。
抓“关键”,坚持建强教师队伍。坚持“多元补充”原则,通过政策引领、投入倾斜、优化配置等,吸引优秀人才从教,2016年来,共引进紧缺专业和高层次人才151人,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53人,初高中紧缺学科教师40人;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薄弱学校流动,提升乡村学校的“造血”功能,实现“交流一个,带动一片,提升一校”,近3年,符合条件的骨干教师交流比例达到18%;在保障教师待遇不低于公务员平均水平基础上,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补贴每月300-400元、乡镇教师工作补贴每月200元,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同时,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全员提升计划、独峰名师名校长计划、“山海协作”工程,近3年累计38238人次教师参与各类培训。目前,缙云县县级学科带头人以上荣誉的名优教师26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8%;中高级职称教师271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1.1%;聘请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等5名业内精英为政府教育顾问,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增“活力”,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推进集团化办学(园),充分发挥名校、名园在文化、管理、质量上的优势,以点带面建立城乡一体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带动村校、弱校和民办园协同发展,目前,缙云县共建立幼儿园、中小学教育集团4个。以初中强校建设为突破口,实施初中教育“壮腰”工程,将学业考试、监测考试成绩,学生体育技能、艺术特长技能达标率,文明校园、书香校园、智慧校园等纳入“初中强校”评估体系,引导初中学校规范办学、特色办学,全面育人。打造城乡同步课堂,结合学校利用城乡同步课堂、远程传递课堂等形式,实现农村孩子不出校门,同样享受县城甚至省城学校的优质资源。
2019年,缙云县共有19所农村学校与县内外优质学校结对,其中3所与杭州富阳、德清等地学校结对。如缙云县团结小学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多年进行“互联网+农村教育”探索与实践,先后利用163平台、联讯网络空间、之江汇教育广场人人通空间等网络平台开展实践应用,形成农村学校“网络学习空间+植物种植实践活动”“网络学习空间+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等典型案例。2019年3月,该校被评为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单位。(下
主要成效
各类教育亮点纷呈。缙云县多年来普高教育教学质量领跑全市,缙云中学进入全省一流重点中学行列;职成教育连续4年获省职业教育发展考核优秀单位,高职单考单招上线率达99%,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职业中专是国家级改革示范校,74.5%的毕业生在本县就业;工艺美校是全省工艺美术理事长学校,在莲都区创办“古堰画乡”分校;电大缙云分校开展“缙云烧饼师傅”“缙云土爽面师傅”等民生项目培训,培训烧饼师傅11622人次,去年“缙云烧饼”年产值达18亿元。
特色教育声名远扬。缙云县作为全市唯一的省级艺术教育实验区,仅2018年就有233人次在国家、省级各类赛场获得奖牌;现有省市非遗传承基地学校、省体育艺术特色学校23所,“婺剧进校园”累计参与学生达7万人次,长坑小学入选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紫薇小学入选首批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实验二小获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缙云中学获评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县建成校外劳动实践基地50多个,成功打造新建小学“半亩田园”、团结小学“QQ农场”、大洋学校“校园农场”、职业中专“鼎匠传承人”等劳动实践教育品牌。
德育工作成效显著。以扎根于传统缙云人文底蕴中的耕读文化、黄帝文化、婺剧文化等为素材,打造以红色教育、生态教育、乡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缙云德育品牌,4所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2门德育拓展性课程被评为省精品课程。开展浙西南革命精神进校园活动,目前,建成县级红色教育基地14个,累计2.8万名中小学生参加红色研学之旅。(来源:缙云新闻网 通讯员 楼敏 石基 杜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