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号老洋人的民国悍匪张庆,为何偏爱挟持洋人,他的结局如何

外号老洋人的民国悍匪张庆,为何偏爱挟持洋人,他的结局如何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相互讨伐,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之下,底层的贫苦百姓食不果腹,纷纷铤而走险,聚众为匪。当时,匪患最严重的地区,当属中原地区的河南。而河南,又以张庆匪部实力最大,连当地的官兵都不敢动他。

当时,洋人传教士进入中国各地,占土地,建教堂,各地的军阀、官府出于对西方列强的害怕,对这些洋人迎合讨好,卑躬屈膝,不敢有半分怠慢。

(“老洋人”张庆)

但是,偏偏有匪帮就偏爱找洋人下手,他们通过绑架洋人,勒索政府和西方教会,来获得大量赎金。比较轰动的事件,除了山东孙美瑶制造的临城劫车案,绑架十位洋人外,中原悍匪“老洋人”张庆,更是多次绑架地方传教士,名噪一时。

虽然外号叫“老洋人”,但张庆却是出生于河南汝州一个贫农家庭,地地道道的本地人。由于他的祖先,属于犹太人在河南的一个分支,所以张庆的长相酷似洋人。

(“老洋人”剧照)

当有人拿他是洋人开玩笑时,张庆自称自己比洋人厉害多了,是洋人的老祖宗,此后他便以老洋人名号自居,久而久之就叫开了。

由于中原地区常年战乱不断,生计难以维持的张庆和哥哥张林,一起投靠了白朗义军,跟随白朗到处征战。不过,在北洋军的打击下,白朗起义最终失败,张林也在战斗中战死。死里逃生的张庆又转投河南军阀赵杰的宏威军。

(匪徒内讧)

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宏威军被冯玉祥的军队打散,已经当上连长的张庆再一次失去了饭碗,无处可去的张庆带着手下的散兵,索性开始当起了土匪。

开始独当一面的张庆,军事指挥才能得以展现,他带着一帮乌合之众,转战各地,居然多次击败剿匪的政府军,实力鼎盛时期,“老洋人”张庆的匪帮高达数万人,在河南西部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生产。

(土匪们夜袭村庄)

张庆匪帮所到之处,对于没什么油水的贫农,一般不会加以伤害,他更偏爱于绑架当地教堂的传教士洋人,因为他知道,绑架洋人不仅能拿到更多的赎金,由于北洋政府对洋人报复的恐惧,还可以拿这些到手的洋人为条件,和政府讨价还价。

根据《民国时期河南土匪研究》:由于当地土匪的危害极大,影响深远。政府多以镇压剿杀为主;而当地民众以组织自卫防御为主。

(凶残的土匪)

就在其它土匪陆陆续续被消灭之际,实力最强的张庆悍匪,却一直活得风生水起,始终没有被政府军队消灭。

这倒不是因为张庆的匪帮有多厉害,而是因为他相当狡猾,通过不断绑架地方教堂的传教士,来威胁政府军,使政府忌惮于洋人的性命安全,不敢轻易进攻。

当时洋人的地位非常高,一些政府官员见了洋人都得点头哈腰,绕道而行,一旦本辖区的洋人出事,轻则丢官,重则丢命。所以面对动不动就绑架洋人的“老洋人”匪帮,政府军除了花钱买太平,并不敢动张庆的匪帮。

(被处死的土匪)

张庆不仅抢洋人,对各村的财主也不放过,在抢到财物后,常常还会分给贫穷的老百姓一部分,给民众劫富济贫的侠义假象,所以一旦遇到官府围剿,一些得过好处的老百姓,便会自发的帮助他逃脱。

1923年,围剿“老洋人”张庆久攻不下的北洋军阀靳去鹗,许以高官厚䘵,对张庆匪部进行招安,封他为豫边防军游击司令,不过,“老洋人”仍然和各地的土匪暗中勾结,不久即再次抗命反叛,重新做回土匪头。

当过正规军的张庆愈发嚣张,到了后期,其匪帮所到之处,不但敲诈勒索,奸淫掳掠,对于有自卫行为的村落,还实行残酷的屠村。

(土匪窝)

仅淅川、郧西两地,就有数以千计的平民惨遭杀害,昔日那个劫富济贫的“老洋人”露出了凶残的本来面目,成为民国时期,众多匪帮中,为祸最为剧烈的匪患。

张庆匪部的残忍,终于使政府下定决心,务必将其歼灭,大军阀吴佩孚出兵四万,作为剿匪主力,对“老洋人”土匪队伍围追堵截。

处处挨打的匪徒疲于逃窜,人心浮动。最后,坚持不同意再次接受招安的“老洋人”张庆,在内讧中被枪击致死。

而他的残部,也一哄而散,一部分接受招安,投降了政府军,一部分仍然打着“老洋人”的旗号,横行豫西,为害一方,最终也难逃被剿灭的下场。

同类推荐

​麦家《风声》:原著结局真相的思考

​麦家《风声》:原著结局真相的思考

麦家《风声》:原著结局真相的思考 麦家的小说《风声》,从2007年发表以来,无数人发表过评论,可以说是好评如潮,后来又改编成电影,影响就更大,麦家因此...

​《西游记》中的哮天犬究竟是什么犬?

​《西游记》中的哮天犬究竟是什么犬?

《西游记》中的哮天犬究竟是什么犬? 大家好,我是淘气爸,一个认真养宠的养宠人。 说起清源妙道真君,你或许闻所未闻。但提起二郎神杨戬那可是家喻户晓。...

热门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