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和张兆和:世间有些爱情,有美好的开始,未必有美好的结局

沈从文和张兆和:世间有些爱情,有美好的开始,未必有美好的结局

欢迎关注@丁丁的慢时光

文/丁丁

知道沈从文,是因为他那篇著名的小说《边城》,一个发生在湘西小城凄美而又纯洁的爱情故事。

而知道张兆和,源于她是沈从文的妻子,沈从文曾为她写下过感天动地的唯美情书: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这段话,至今被大家奉为经典。

透过如此唯美的情话,让人难免产生想看看两人的真实人生到底是怎样的冲动。

1988年,沈从文与世长辞,临终前,他愧疚地对张兆和说了三个字“对不起”。

而张兆和则悔之晚矣地说到:“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

其实,世间有些爱情,看上去有美好的开始,却未必有美好的结局,就如同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

01、婚前的穷追不舍

1928年,来自风景秀美的湘西小城的文人沈从文,应胡适之邀,到沈阳的中国公学任教,时年他26岁,写过几篇白话文小说,小有名气。

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学生张兆和。

张兆和出生名门望族,家境殷实,父亲张武龄是民国著名的教育家,她自小不仅饱读诗书,也接受西洋教育,且通音律,擅昆曲。

彼时的她年方18,就读于英语专业,不仅功课好,连体育比赛都能拿全校第一,长得花容月貌,人称“黑牡丹”,属于女神级别的人物。

生性浪漫的文人老师,在看到张兆和的第一眼,彻底沦陷,于是不顾身份,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老师追求学生,看似很浪漫,很美好,但其实两人的差距一开始就存在。

首先,一个是富家千金,一个不过是来自湘西农村的穷教师。

其次,自小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张兆和,气质自然出类拔萃,而眼界也不是一般的高,她对沈从文根本没有一点心动的感觉。

他给她写了第一封信,只有一句话:“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你?”

张兆和不以为然,因为她每天都要收到很多求爱信,为了区别信的主人,她甚至把他们编号为“青蛙1号、青蛙2号、青蛙3号”等等,而沈从文,只能排到“癞蛤蟆13号”的位置。

沈从文并不气馁,情书一封接一封,但她却始终保持着沉默。

时间一长,学校里有了风言风语,张兆和情急之下,拿着沈从文写的情书去找校长胡适告状。

没想到胡适却很支持,说“我知道沈从文顽固地爱你”。

张兆和马上回他一句:“我很顽固地不爱他”。

胡适却表示愿意为两人做媒。

得不到校长的理解,张兆和只好听任老师继续以文字的形式,对她的感情进行狂轰滥炸。

1930年,沈从文离开沈阳,到国立青岛大学任教,而张兆和继续留在中国公学念书,直至1932年毕业。

在此期间,沈从文从未断了给张兆和的书信,文采斐然,情意绵绵,有的信件甚至长达6页。

而且坊间甚至有流言,说沈从文如果追求不到张兆和,扬言会自杀。

面对沈从文锲而不舍地追求,潜移默化地感动了张兆和,也慢慢吞噬着她的意志,渐渐地,她也就默许了沈从文的追求。

1932年夏天,沈从文鼓起勇气来到沈阳九如巷的张家拜访,在张家二姐张允和的撮合下,张兆和终于点头接受了沈从文。

张家父亲很开明,并未嫌弃沈从文的家庭,只要宝贝女儿愿意,他就没有意见,在二姐的帮助下,沈从文提亲成功。

至此,两个人之间的爱情也算得上有美好的开始,郎才女貌,自由恋爱,虽然门不当、户不对,但并没有为他们的爱情造成阻碍。

但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一点,在沈从文追求张兆和的整个过程中,张兆和其实一直处于被动,校长胡适撮合,二姐张允和推波助澜,周围人对这对才子佳人的爱情呐喊助威。

整整三年,他的痴情已把她逼得无路可退,造成了如果她再不答应,等同于辜负了全天下的局面。

张兆和只得答应求婚,因为“不管他的热情是真挚的,还是用文字装点的,我总像有我自己做错了一件什么事,因而陷他人于不幸中的难过。”

女人的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多半体现在谈婚论嫁的时候,她在乎了所有人的感受,唯独忘了自己,缺乏平等与了解的爱情,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02、婚后的一地鸡毛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如愿抱得美人归,两人在北平中央公园举行了婚礼。

婚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间新房,两张新床,各罩一锦缎,以及百子图的罩单。

本来张兆和是有嫁妆的,但沈从文致信岳父一分不要。

天真的沈从文大概觉得爱情不需要物质,只需要有情,就可以饮水饱吧。

婚后,他们的生活的确很甜蜜,他唤她“三三”,她唤他“二哥”,他宠溺地看她,她深情地回望。

他们只要一分开,就会彼此想念,然后立马书信往来以寄相思苦。

比如,沈从文回老家探望病危的母亲 ,刚一上路就给张兆和写信:

“我离开北平时还计划每天用半个日子写信,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

张兆和则回信:“长沙的风是不是也会这么不怜悯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块冰?”

沈从文忙回信安慰:“三三,乖一点,放心,我一切都好!”

书信中,两人的感情甜蜜得有些肉麻,对沈从文来说,也许分离是爱情的最佳状态,那种文字的表达正好抵达自己内心的最深处。

婚后不久,沈从文就写出了他最伟大的小说《边城》(1934),小说中湘西美丽纯洁的姑娘翠翠,有着张兆和的影子。

此后沈从文所写的很多小说中,都有张兆和的影子,足以可见两人之间的深情。

只是婚姻从来不能只靠爱来维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信也好,小说也罢,毕竟不是现实,短暂的甜蜜之后,他们和普通夫妻一样,不得不面对生活的柴米油盐的琐碎。

每天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都要用钱去买,还得要有人去做。

当初,沈从文拒绝接受岳父家的陪嫁,意味着他们不可能再维持张兆和原来的生活水准。

再加上沈从文非常仗义疏财,乐善好施,原本薪水就不宽裕,导致每次未到月底,小日子就过得紧紧巴巴。

另外,沈从文还喜欢买书,收集古董,令本不富裕的家庭,经常捉襟见肘。

这些生活琐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一点点地消耗着两个人之间本就不牢靠的感情。

沈从文作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他几乎没有料理过家务,更不知道生活除了风花雪月,更多时候面对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是一地鸡毛的狼狈。

一次钱不够,沈从文就把张兆和的一只戒指当了,还是张兆和洗衣服的时候发现了揉碎的当票,才想起忘了取回。

张兆和从小没有过过这种苦日子,在娘家是千金大小姐,婚后才知道柴米油盐贵,但她认命了,从此她放下身段,洗净铅华,为了这个家洗手作羹汤。

她不再烫发,不再化妆,不再穿时髦的衣服,吃东西不再挑三拣四,任由家务活将一双纤纤玉手打磨得粗糙不堪。

她很务实,认为吃穿的好坏都无所谓,能够活下去已是造化。

面对清苦的生活,她无法再称赞沈从文的作品,而是经常给他挑出毛病。

沈从文开始不满,觉得婚姻是幻灭,妻子不再是自己心目中的女神,而是和每天操持家务,不爱打扮的街道妇人没有什么两样。

只是他忘了,如果不是跟着他,生活所迫,一个曾经养尊处优的大家闺秀,何至于变得如此。

两个人都相互抱怨,各自朝着与自己之前的生活相反的方向奔去,两人何错之有?

其实彼时的两个人都没有什么大错,不过是对生活不同的理解而已。

03、婚内出轨酿大错

婚后在情感上无法得到慰藉的沈从文倍感苦闷,1934年的一天,他去老乡熊希龄家做客,认识了他家的家庭女教师高青子。

高青子是沈从文的狂热粉丝,也喜欢文学,在邂逅了偶像之后,她毫不顾忌表达了自己对沈从文近乎盲目的、不顾一切的崇拜。

她甚至把自己打扮成沈从文小说里女主人公的样子,去和偶像见面,还用文字高调地向沈从文示爱。

高青子年轻、漂亮,有文采,被这样一个女人奉为神明一般地崇拜,极大满足了沈从文作为一个男人的虚荣心。

在与张兆和的爱情里,张兆和是高高在上的公主,沈从文是苦苦追求的卑微者;

而在高青子这里,沈从文是偶像,她用仰视倾慕的目光看向他,他从中看到了自己的伟岸。

男人需要崇拜!

沈从文沦陷了,不顾张兆和怀孕生子,陷入了高青子的温柔乡中。

沈从文将高青子引入了文坛,并开始为她修改稿件,高青子把自己和沈从文的爱情写进小说《紫》里,还发表在沈从文主编的《国闻周报》上。

这期间,沈从文创作了一篇以他和高青子恋爱为原型的“色情小说”《看虹录》,其中有关于两人情欲的描写。

所有这些,都被张兆和看在了眼里。

沈从文也不隐瞒,如实坦白了自己的精神出轨,但他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妥,因为在他那个时代,一个男人有个情人,只要不离婚,大多数女人一般都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他甚至觉得自己爱妻子,也爱高青子,两者并不矛盾。

但他根本不懂张兆和,她出生名门闺秀,如何能忍这口气?

张兆和是高傲的,如果只是生活中柴米油盐的一地鸡毛,她或许可以忍,但面对丈夫的出轨、背叛,她没有隐忍,也没有大吵大闹,而是毅然选择了分居。

就这样,沈从文和高青子的暧昧关系持续了8年,1942年,高青子选择主动退出,另嫁他人。

沈从文想回归家庭,但无论如何努力,张兆和对他始终心门紧闭,虽然没有离婚,但两人的感情再也回不到当初。

所以说男人啊,有些道德的底线真的不能去触碰。

婚内出轨,无论找什么样的理由,沈从文都犯了大错,也触碰了张兆和忍耐的底线,他后来才知道,自己要为自己犯下的错误付出怎样的代价。

04、心结

两个人就此若即若离生活着,直到1946年,国内形势发生变化,两人政治见解上有分歧,加上之前沈从文出轨造成的感情危机,始终在两人之间有着膈应,他们再次分居。

每天晚上,沈从文回家吃饭,吃完饭带上第二天的早餐、午餐离开,晚上回来继续关在自己的小屋子里啃着豆渣馒头做研究。

政治上,沈从文处于孤立无援,大家都瞧不起他。

单位里,他只能打杂,郁郁不得志,一把年纪被呼来喝去。

生活中,他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孩子们和张兆和都觉得他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很少关心他。

沈从文何尝不知道自己咎由自取?但他还是给张兆和写信,这些信几乎属于自言自语,因为张兆和几乎不再给他回信。

1949年,时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敏感的沈从文感到不安,担心自己的创作不能被新时代接受,重度抑郁下,他又患上了精神分裂,被送入了精神病院,

同年3月28日,沈从文割开动脉喝下了煤油自杀,后被人发现,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被送回家中休养。

1969年11月,沈从文即将被下放到干校劳动,当时的张兆和早已被下放,二姐张允和去看他,他拿出张兆和这么多年来写给他的第一封信,哭得像个孩子,看得允和百感交集。

原来,这么多年来,无论张兆和对他多么冷淡,对沈从文来说,在最困难的时期,她仍是他内心的精神支柱。

1978年,文革结束,沈从文被调去社科院工作,继续研究中国古代服饰,他的工作、生活、住房得到了改善。

而张兆和也回到他的身边,作为家庭主妇在家中料理家务和照顾孩子,历经岁月,这对夫妻间的关系终于得到了缓解。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这位中国伟大的白话文小说家与世长辞,临死前,他知道张兆和对他曾经的背叛,始终如鲠在喉,所以他特意道歉:“三姐,我对不起你”。

沈从文去世后,张兆和开始负责整理出版他的遗作,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整理,她才逐渐走进了沈从文的灵魂,开始尝试着接纳他。

她发现,结婚这么多年,两人都没有真正了解过对方,更不懂得对方。

她扪心自问: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

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

张兆和在晚年刚刚开始有点了解沈从文的时候,她失忆了,她完全忘记了沈从文,忘记了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人来到过她身旁。

当有人拿着他的照片给她看,她说:“认识,但想不起来是谁了。”

不得不说这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或许,在潜意识里,她就是想将沈从文遗忘,以证实自己年轻时候的那句话:我顽固地不爱他。

又或者,骄傲如她,对那段曾经的背叛,始终无法原谅,即便是最后她打开心结,尝试接纳他和那段不堪的过去。

05、

对于他们的结局,我是感到蛮遗憾的,因为它没有满足我关于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世间有些爱情,有美好的开始,却未必有美好的结局。

张兆和的悲剧,首先是没有遵从自己的内心,不爱沈从文就不该嫁给他,既然嫁了,就应该要全然接纳他;

面对丈夫的出轨,如果不能忍受,可以选择放手,既然不放手,何不试着去宽容?有时候,人要学着同过去告别,放过了别人就放过了自己,与别人和解就是与自己和解。

沈从文的悲剧,是情感欲望太大,得到了又不珍惜,甚至以出轨来报复,他始终不明白她想要的幸福是什么。

廖一梅在《柔软》里有一句话:“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了解,就是懂你。

懂你,才是是人世间最美好的遇见。

沈从文和张兆和,一个才子,一个佳人,他们的爱情开到荼蘼,也没有真正走进彼此的内心。

所以两个人的结局,可能最初就注定了。

———— END ————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丁丁,普通女子一枚。喜欢旅游,喜欢亲手做美食、烹茶。希望用温暖的文字,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书写自己的慢时光。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转发、关注@丁丁的慢时光

同类推荐

​《西游记》中的哮天犬究竟是什么犬?

​《西游记》中的哮天犬究竟是什么犬?

《西游记》中的哮天犬究竟是什么犬? 大家好,我是淘气爸,一个认真养宠的养宠人。 说起清源妙道真君,你或许闻所未闻。但提起二郎神杨戬那可是家喻户晓。...

​《星露谷物语》博物馆全收集与奖励

​《星露谷物语》博物馆全收集与奖励

《星露谷物语》博物馆全收集与奖励 博物馆收集一共有95件物品(53种矿石 + 42种古物),能不能集齐还要看运气。 53种矿石: 对应中文名称如下: 1-10绿宝石海蓝...

​中国十大影视基地有哪些?

​中国十大影视基地有哪些?

中国十大影视基地有哪些? 我们从小到大都看过好多古装剧,你知道它们是在哪拍摄的吗?当然是在影视基地拍的。中国有十大影视基地,它们分别是:横店影视...

​《魔道祖师》金陵和魏无羡的恩怨纠葛

​《魔道祖师》金陵和魏无羡的恩怨纠葛

《魔道祖师》金陵和魏无羡的恩怨纠葛 有两个人,是金陵想绕都绕不开的。 一个是莫玄羽,他父族的叔叔。 一个是魏无羡,他母系的舅舅。 而这两个人,一个是...

​中国十大最经典抗日电影排行榜

​中国十大最经典抗日电影排行榜

中国十大最经典抗日电影排行榜 今天小编突然兴致准备写一篇抗战电影,不仅仅是满满的回忆,更是满腔的热血,不过现在的抗战连续剧我看不下去了什么特效啊...

热门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