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得遇恩人:《红楼梦》在巧姐的结局是怎样的
巧得遇恩人:《红楼梦》在巧姐的结局是怎样的
《红楼梦》中的巧姐,是贾琏和王熙凤唯一的女儿,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年龄最小的一钗。
本来她是荣国府管家奶奶王熙凤的嫡女,侯门千金,含着金汤匙出生,可以一生安乐无忧,无奈她偏偏生于末世,结局肯定不会好的。
在一百二十回通行本《红楼梦》中,王熙凤身死,贾琏不在家,巧姐被狠舅王仁,奸兄贾芸欲卖给外蕃做妾,幸亏刘姥姥来了,平儿便带着巧姐跟刘姥姥逃走了。
后来巧姐嫁给了刘姥姥庄上的周财主家。续书者给巧姐安排的这个结局还算不错,但是这个结局并不是曹雪芹本意。而且把“奸兄”安排给贾芸也不合适。前文作者对贾芸极尽赞誉,贾芸断然不是这个“奸兄”,这一点也佐证巧姐的这个结局不是曹雪芹写的。
前文种种线索伏笔都表明,巧姐最后嫁给了刘姥姥的外孙板儿。
巧得遇恩人
巧姐判词:
势败休云贵,
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
巧得遇恩人。
巧姐“红楼梦”曲: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陰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巧姐的判词和“红楼梦”曲写得非常明确。贾府被抄家势败,巧姐孤苦无依,“狠舅奸兄”不顾骨肉亲情,把巧姐卖掉了。幸亏当年王熙凤接济过刘姥姥,刘姥姥把巧姐救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王熙凤当年种下的善因,在女儿身上结了善果。
巧姐的名字是刘姥姥给取的。巧姐的际遇应了刘姥姥的那句话:遇难成祥,逢凶化吉,皆从这个“巧”字上来。蒙藏本侧批:作谶语以影射后文。这条脂批进一步证明巧姐后文会得到刘姥姥的解救。
已经是“家散人亡各奔腾”了,无家可归的巧姐只能跟刘姥姥回家。贾府势败,当地的财主家不会娶巧姐的,巧姐只能嫁给板儿。
佛手,香橼
第四十一回写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园,巧姐也来了(当时还称为大姐儿),这是板儿和巧姐的第二次见面。第一次见面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候。
忽见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顽了一会。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庚辰双行夹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蒙侧批:伏线千里。】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这短短的一段话透露的信息量非常大。
柚子即香橼,通“缘”,意寓“缘分”。两个孩子交换了玩具,就缘定了三生。庚辰双行夹批: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回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
佛手指点迷津,指点巧姐的人生归于正途。
这段脂批两次提到“伏线千里”,说明后文刘姥姥救助巧姐后,巧姐会嫁于板儿为妻。
脂本评语
脂砚斋是何许人,存在的争议较多,有人认为是曹雪芹的父亲,有人认为是曹雪芹的叔叔,有人认为是曹雪芹的妻子,甚至还有人认为脂砚斋就是曹雪芹本人。
我们这里不讨论脂砚斋的身份,但是我们要知道脂砚斋是曹雪芹亲近之人,他通读过曹雪芹的全本《红楼梦》,非常了解真实的结局,所以他的批语是很可靠的。很多脂批也揭示了巧姐的归宿。
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回前批:
此回借刘妪,却是写阿凤正传,并非泛文,且伏“二进”“三进”及巧姐之归着。
刘姥姥初次到王熙凤院子:
于是来至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甲戌双行夹批:记清。】【蒙批:不知不觉先到大姐寝室,岂非有缘?】
刘姥姥开口向凤姐求告时:
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甲戌眉批: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
这几条脂批非常明确,刘姥姥有“忍耻之心”,才愿意招堕入烟花之地的巧姐为媳妇。
嫁与板儿为妻,巧姐能幸福吗?
知道了巧姐的归着,那么,巧姐嫁给板儿能幸福吗?
金陵十二钗均出自薄命司,都是薄命的人。看看巧姐的画是怎样的:
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巧姐住的是“荒村野店”,肯定生计困难,她要纺织贴补家用。侯门千金沦落至此是不幸的,但她的姑姑们或死或亡或出家,她的母亲更是“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相比而言,巧姐虽然寒门贫苦,艰难度日,但总算有丈夫陪伴,还有刘姥姥疼爱,还算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