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一江两岸“绿”潮涌
安徽马鞍山:一江两岸“绿”潮涌
春日晴方好,植绿正当时。3月12日,第42个植树节,一场义务植树活动在位于长江岸边的马鞍山花山区金家庄街道采石港东侧举行。该区域绿化后,将与滨江文化公园、滨江生态湿地、薛家洼生态游园融为一体,进一步提升马鞍山市长江岸线生态环境面貌,助力“城市生态客厅”建设。
近年来,马鞍山市坚决贯彻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的部署要求,通过铁腕整治环保乱象,加大源头治理,逐步修复长江岸线生态,重现诗仙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诗中美景,持续打造“城市生态客厅”。
生态向好、城乡向美、产业向优,长江马鞍山段的秀丽巨变,正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例证和精彩缩影。
坚持问题导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3月10日,长江西岸,和县乌江镇原卜陈船舶厂地块的复绿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在移栽树木,一颗颗柳树落地扎根。“这两天,和县的防疫风险等级降下来了,工人们做好防护措施后,分散到不同点位‘上阵’,铆足了干劲抢抓时节。”乌江镇林业站站长王贤文介绍。
此处地块,原先是一家小造船厂,污染大,环境脏乱差。在2019年全市“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中被拆除并进行生态修复,今年进行复绿、添绿后,将进一步助力长江生态治理。
长江西岸的复绿、添绿工程,只是马鞍山持续推进长江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
“改,整改,认真改”。2019年以来,马鞍山市从问题整改入手,用问题整改的实际成效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提高站位坚决改、精准施策科学改、举一反三全面改、压实责任强力改,用铁腕手段迅速扭转长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长江马鞍山段一江两岸气象一新,薛家洼生态游园、滨江生态湿地等组成“城市生态客厅”,成为市民“网红”打卡地和城市长江风光新名片。
全力推进长江马鞍山段生态环境“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切实抓好“3 6 21 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即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问题、省委主要领导暗访反馈问题和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改工作。马鞍山市出台了《长江马鞍山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攻坚行动方案》,筑牢“1公里生态修复样板区、5公里产城一体示范区、15公里城乡融合先行区”三道防线,重点开展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七大行动”,打出“铁腕治江”组合拳。
马鞍山市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按照自然肌理实施生态修复,不搞大拆大建、过度整改。在23公里长江东岸综合整治中,注重使用本地树种进行复绿补绿,保留部分码头设施作为观景平台,保留部分厂房作为管理用房,保留杨树林、芦苇荡等生态湿地,打造原生态的滨江湿地公园,不仅效果好,而且花钱少,解决了马鞍山长期以来存在的“滨江不见江、临水不亲水”的问题。
同时加快构建长江生态廊道,加强防护林建设和湿地保护。加大田园式森林城市建设,于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另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推动生态价值转化,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渔民退捕转产方面,马鞍山市1407条持证渔船、3739条辅助渔船全部拆解完成,11260名渔民全部退出捕捞序列,告别“水上漂”,长江水域生态功能逐步修复。首开安徽各市先河,制定出台《推进工业园区“环保管家”试点工作方案》,为从根本上解决黑臭水体污染长江的“顽症”提供了新的探索实践。一体推进雨污分流、截污纳管、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等工作,全面治理城区35处黑臭水体,入选全国首批(20个)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在铁腕治理之下,昔日生态“痛点”正蝶变为环境“亮点”。长江生态好了,江面上的水鸟更多了。
聚力产业升级,创新绿色发展扬帆远航
“复工复产的速度大大超过原先预料,为‘四送一服’点个赞。”3月2日,当涂奥克斯智能家电产业园负责人感慨道,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面推进复产复工,产能恢复到春节前水平,日产空调5000套。预计到3月中旬左右,产能可望达到日产7500套。
当涂奥克斯智能家电产业园规模大,总投资超10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45亿、用地1500亩,是安徽省在建的最大单体工业项目之一,也是奥克斯集团全球最大生产基地。奥克斯项目的引进,彰显马鞍山市加速产业升级的坚定决心。
长江生态环境之“病”,本质是发展方式之“病”、发展理念之“病”。要解决好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根本之策在于,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马鞍山市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环境治理,一手抓产业发展,通过环境治理倒逼产业转型、助推产业升级,走出了一条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
马鞍山市提出“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目标定位,在生态保护上,坚决不走以前粗放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老路;在产业转型上,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融合发展,走绿色发展之路。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近年来,马鞍山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制造大市加速迈向“智造名城”,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持续提升。
环境治理力度大,产业升级的力度更大。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489家,每万人有效专利拥有量23.6件,均居全省第三。以智能装备(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三大基地建设为重点,马鞍山市战新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漂亮的上扬线,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不断加快。
环境治理力度大,招大引强的力度更大。组建半导体、通信通讯、新能源及汽车、智能制造四个专业招商小组,加强产业链招商,积极承接沿海和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推进宁马跨界一体化发展,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
环境治理力度大,产业培育的力度更大。马鞍山市出台了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实施办法,以“精耕细作”颠覆“大全重广”,倒逼企业提质增效,破解资源瓶颈之困、结构调整之难、动力不足之忧。马鞍山市对全市1830户工业企业实施亩均效益评价,针对ABCD四类企业,实行差别化配置资源,做到扶优扶强、优胜劣汰。
今年3月9日,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产业升级突破年”动员大会,发出产业升级“动员令”,吹响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冲锋号”。
在郑蒲港新区,东、西梁山隔江相望,激荡着“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回响。今天的马鞍山,在新时代的航道上,搭乘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浩荡东风,承载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推动“三个走在前列”的历史重任,击楫勇进,破浪前行。(周坤 陈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