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钟声禅意 声声佛号
佛门钟声禅意 声声佛号
“
寺庙与游客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寺庙游空前火热,香炉前除了常规的中老年游客,还多了许多年轻人的身影。“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上香”虽是一句调侃,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寺庙已是不争事实。他们上香、拜佛、挂福带、吃斋饭,在烟雾升腾间还要买一杯名为“禅意“的咖啡并带走一串寓意佛光保佑的十八籽。
寺庙的香火旺盛并不只是年轻人的单向奔赴,将寺庙热单纯地归结于年轻人的迷信也并不恰当。促成这一现象的背后,不乏寺庙的多年努力。
传统印象中主要承担宗教功能的佛门净地,正在悄悄变身,转型为兼具多元功能的文化空间。寺庙,既接得住虔诚心愿,也奉得上文娱体验。
除以雍和宫、灵隐寺为代表的“网红寺庙”外,编者搜集到另外三类具有代表性的寺庙文化空间。它们或形态诡异融入世俗,或后期修复融合商业,或另辟功能丰富体验,但无论哪一种,都给游客在喧嚣中隔绝出一片祥和祈福之地。
01
白瀑寺:包容与博大
深山藏古寺,云里听梵音。在北京郊区的群山怀抱之中,有一座以“魔幻建筑”而出名的寺庙——白瀑寺。
与雍和宫、永福寺等通过文创开发而再度出名的古寺不同,白瀑寺因其非同寻常的庙宇形象和包容博大的游玩气氛而出名。
▲白瀑寺外景
白瀑寺原名“白瀑寿峰禅寺”,始建于辽代乾统初年,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淤白村。这座寺庙打破了对于佛像的素雅肃穆传统认知,置身于白瀑寺中仿佛自己闯入了玄幻世界。
▲白瀑寺外景
寺内有一座保佑出行平安的庙宇——“车身殿”,摩托老哥习惯开着摩托来跑山顺便来车身殿拜一拜,又让白瀑寺精准收获了一批虔诚的非香客到访者。这也将白瀑寺延伸出了“露营地点”的属性。
对于户外爱好者来说,在大雄宝殿门前的空地一侧支起露营椅子,乘凉于景观盆栽和迎客松之间,才明白什么是“吸天地之精华,采日月之灵气”。
▲车神殿入口照片
白瀑寺吸引了一众以休闲放松为目的的户外玩家,他们不一定是虔诚的香客,但也使这里有了其他寺庙所不具备的兼容感。白瀑寺因此不仅仅是个寺庙,更是年轻人心目中丰富又划算的国风主题公园。
▲白瀑寺外景
白瀑寺的气度之大在于,只要你心存敬畏诚心诚意,它愿意接纳每一个抱着求神拜佛目的之外的人来看、来玩。“大家因建筑的魔幻慕名前来,寺庙本身也不会过问你是来干什么的,所求是什么。我们只是单纯的在这拍拍照,遛遛弯儿,爬爬山,享受周末郊区的悠闲时光就行了。”
▲白瀑寺庙门
虽然寺庙自带严肃属性,但骑行的人能逃离市区释放野性,打卡的人能寻到一处小众美景,休闲的人能享受周末的户外时光,吃斋饭的人能吃到干净清淡的饭菜。
▲白瀑寺外景
无论如何,对于很多人来说,去一趟求神拜佛属性不强的白瀑寺,反而更能看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都能在当代快节奏生活当中获取少有平稳心境。
▲白瀑寺外景
寺庙也可以是一种文化场景,红墙黄瓦色彩鲜明、满天神佛青烟袅袅,只要人们没影响到寺庙的肃静,神佛博大的胸怀也不会介意他们毫无目的消费和放松。
02
智珠寺:古刹里的文艺中心
智珠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后街嵩祝院23号,始建于乾隆二十一年。这里曾是清朝时期京城内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圣地。比利时商人Juan van Wassenhove 2007年在北京一个小胡同里发现了当时已经破败不堪的智珠寺,后投资修复改建成智珠寺古建筑群。
▲智珠寺外景
智珠寺坐北朝南,从山门殿至后殿共五层殿宇。山门外有大门及红围墙。山门三间,大式硬山筒瓦大脊,门楣有石额”敕建智珠寺”。寺庙的室外区域布置有雕塑、水池、桌椅等设计。
▲户外休息区
智珠寺在修复时就已作为文化标志而存在,虽没有任何香火气,但喧闹胡同中的古老建筑也会使游客感受到过去的佛门清净与青烟袅袅。这个集餐厅、茶馆、艺术展览于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将商业和曾经的历史融合,迎接着热衷于欣赏古代建筑和当代艺术形式的人们。
▲户外休息区
曾经智珠寺的大殿,如今改造成礼堂,作为举办活动的场地;大殿北面的后殿改造成休息室,供客人小憩;曾经的东面庑房,改造成会议室和画廊。八间客房都位于院子后半部分,由于古今的元素在酒店中融汇共生,客房也被分化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酒店内景
这座“庙”就妙在游客可以在极端古老与极端现代的组合中游走,古代建筑与现代艺术,在智珠寺内外得到了巧妙的融合。
▲大殿内景
在古建筑的院子内,融入现代艺术家的雕塑作品,体现与时俱进的设计精神。
▲户外雕塑
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空间艺术家之一James Turrell在寺庙内有一个永久性日落观赏装置Gathered sky,来这里可以看一场京城的寺庙日落。
▲户外水池
展厅是一个没有窗户的正方形房间,天花板上被切出了一块矩形的天窗,房间里播放着安静的音乐,地上放着草编蒲团和瑜伽垫,躺下,望天,每天看到的都是限定日落。
▲观日落装置实景照片
智珠寺在修复时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少的干预文物,在引入商业经营的同时避免对文物古建造成伤害。智珠寺外观的修复不加粉刷,柱子、房门等处依然是应有的各种裂缝,蓝色砖墙泛着白碱,颜色虽不鲜亮,透出的却是历史的厚重。
▲白瀑寺外景
智珠寺,这座经历风雨的皇家寺院、曾经的古刹、前人智慧的积累,如今人们慕名而来,拜谒这座深藏在胡同中的庙宇,在暮鼓晨钟中,在鸽哨声声中感受着它的古老。
03
祖山济心寺:寺庙博物馆
祖山木佛博物馆位于秦皇岛祖山风景区济心寺,是一座特殊的寺庙博物馆。济心寺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它于半山之上远眺着城市与渤海,遗世而独立,是祖山风景区重要的旅游节点。
▲寺庙俯瞰图
现状寺院于2002年原址重建,寺院整体坐西向东依山而建,形成三进院布局,博物馆坐落在寺庙建筑群的最后一进。当游客穿过大雄宝殿的回廊,可看到立于高台之上的三座大殿,分别为观心阁、药师殿及弥陀殿,即是木佛展陈场馆。
▲博物馆入口
木佛展览博物馆开在寺庙之中,在这里,人们可以祈福静心,可以观赏雕刻艺术,也可以冥想禅修,感知中华文化的智慧和哲学。新的空间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多层次的寺庙游览体验。
▲博物馆入口
新的设计在延续寺庙中轴线以及保留观音石雕立像的前提下,对现有前区景观进行改造提升。为了加强进入博物馆的仪式感,前区景观被设定为“云台”,结合场地的高差条件,围绕中心台阶展开高度不一的七层水洗石阶梯平台。
▲阶梯平台
博物馆设计融合了室内、展陈、雕塑、影像、景观等多种艺术门类进行综合呈现。从曼陀罗、浮屠等宗教意向出发,以当代全新的方式诠释了佛文化艺术的精神魅力,让人们沉浸其中,游历、静思、冥想,回顾自己的内心世界。
▲博物馆内景
展陈借鉴了“塔”这一建筑原型,在大殿中创造了一座空心佛塔,作为立体展陈木佛造像的主要载体。佛塔平面呈椭圆形,共七层,逐层向上收束,汇聚于矩形的佛殿空间顶端。佛塔内部以曼陀罗作为意向。
▲大殿内部设计示意
▲博物馆内景
佛塔也催生了转塔这一具备祈福意味的环游路径。将已有建筑改造为首层、夹层环廊和顶层三个可以供人游走的平台,形成立体环游路径。首层塔身外侧书写有金刚经,可在转塔过程中细细品味。
▲博物馆内景
博物馆两侧的耳殿被定义为讲经堂,是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的重要补充。设计利用了耳殿建筑近11 米的高度特点,在靠近天花的位置悬置四面发光经文金属板,并利用镜面反射材料进一步拔高了空间,营造出亦真亦幻、颇具未来感的艺术空间氛围。
▲讲经堂内部照片
多尺度木佛造像营造出的多层次陈展体验与佛殿本身肃穆静默的建筑氛围相结合,香火袅袅中创造出可观、可游的当代精神性场所。
结语
一方寺院幽深处,一壶茶水半日无。
寺庙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清幽、祥和的氛围和高精神回馈的功能,直面了当下社会年轻人低物质回报的困境。二者相互碰撞,便会促进重精神回报的寺庙文化空间的产生。
买一注香,点燃、膜拜、许愿、插进灰炉,在虔诚的注目下,烟雾升腾,木鱼敲响,可见满天神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