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生态原酒52度20年价格 汾酒 生态原酒
汾酒生态原酒52度20年价格 汾酒 生态原酒
汾酒生态原酒52度20年价格指导价为1499元/瓶,零售价为1499元/瓶。同时,泸州老窖特曲、国窖1573等产品也在此次调价范围内。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今年以来第三三次调价。
一:汾酒生态原酒52度20年价格
截止2020年,二十年的汾酒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汾酒饮后回味悠长,酒力强劲而无刺激性,使人心悦神怡。汾酒享誉千载而盛名不衰,是与造酒的水纯、工艺巧分不开的。
名酒产地,必有佳泉。跑马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传有美丽的民间传说,被人们称为“神泉”。《汾酒曲》中记载,“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稀亚蟹黄”,注解说:"申明亭井水绝佳,以之酿酒,斤两独重"。
明末爱国诗人、书法家和医学家傅山先生,曾为申明亭古井亲笔题写了“得造花香”四个大字,说明杏花井泉得天独厚,酿出的美酒如同花香沁人心脾。
酿造汾酒是选用晋中平原的“一把抓高粱”为原料,用大麦、豌豆制成的糖化发酵剂,采用“清蒸二次清”的独特酿造工艺。
所酿成的杏花村酒,酒液莹澈透明,清香馥郁,入口香绵、甜润、醇厚、爽洌。酿酒师傅的悟性在酿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像制曲、发酵、蒸馏等就都是经验性极强的技能。
千百年来,这种技能以口传心领、师徒相延的方式代代传承,并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在现代汾酒酿造的流程中,它仍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扩展资料:
汾酒以悠久的历史文化驰名,更以精湛的质量和独特的风格夺魁,杏花村汾酒魅力四射:著名生物学家、白酒专家秦含章在杏花村汾酒的原产地杏花村所做的多项考察和多次试验。
得出构成汾酒独特风格的关键所在,在于杏花村地区的绿色酿酒生态,它的空气和土壤中含有多种极有利于汾酒微生物生长。
经过一千多年的选择、淘汰、优化、繁衍,上百种微生物在这里安家落户,形成一个偷不走、搬不掉的唯一适合汾酒生产中含微生物生长的独特的汾酒微生物体系,
二:汾酒生态原酿53度
53度青花原浆皮箱喝着入口绵甜,落口清甜,饮后醇甜,回味无穷,饮后不上头。青花原浆,纯粮酿造清香优级汾酒,采用青花瓷瓶,包装精致美观。适合过节走亲访友,赠送,自饮两相宜。是山西杏花家园酒厂生产的一款53度清香型白酒。采用优质高粱、大麦、豌豆,秉承古法,匠心酿造,清蒸二次清,固态地缸分离发酵,独特工艺酿造而成。
三:汾酒 生态原酒
53度酒:水与酒精结合密度
这是一个故事,现代编的故事,谁编的没考证:
曾经有一个经典的科学实验:53.94ml的酒精加49.83ml的水,得到的混合物体积不是103.77ml,而是100ml。就如同这杯酱香酒,只有53度的时候 ,水分子与酒精分子才缔合得最牢固。
故事编得不很严密,借用了混凝土的原理:1体积的石子+1体积的沙子+1体积的水泥+1体积的水≠4体积的混凝土。
小时候吃饭就懂这个道理,干饭吃饱了,还能喝碗汤,我们叫“灌浆”。干饭吃饱情况下,不能再吃进干的,汤可以,是因为干饭有空隙。
还有个著名的故事,那个声称给他个支点,就能把地球撬起来的阿基米德,地球倒没撬起来,却把皇帝出的难题给破解了。说是皇帝给他出个题,让他检测皇冠是不是十足黄金做的,前提是不能破坏皇冠。这可咋整?阿基米德想破了头,憋不出招来,洗个澡再说吧。就在他坐进澡盆里的那一刻,灵感来了。立马跳出来,称了皇冠重量,又称出等量足金,分别放进盛满水的盆里。检测结果出来了,皇冠溢出来的水比足金多,证明了皇冠的黄金不纯,有掺假。
水与乙醇的结合,53度白酒和等容积的酒精或水,体积相差3.77%,是真的吗?需要物理学和化学专家来解释,美食领域表示怀疑,谁是干饭谁是汤?看着都是干饭都是汤。
不论对与不对,茅台酒、汾酒以53度为最佳酒度数,说是喝着最舒服,对身体有利。五粮液却是52度,然后酱香酒与清香酒都以53度为经典,浓香酒都是52度。但是,这个度数,都不是原度(原浆、基酒),不是酿造出来的自然度数。
1975年勾兑成功降度酒,打开了勾兑酒的潘多拉魔盒
但是这个酒度不断受到质疑,白酒发展历史没有给予证据支持。我们在白酒度数上的改革,始于1975年,河南张弓酒厂成功加浆勾兑出38度粮食白酒,江苏双沟紧跟着成功勾兑出39度粮食白酒,然后由五粮液在全国范围推开降度酒。
这里有着时代的原因,白酒要上产量,粮食要节约。所以目标不是怎么喝着舒服适口,而是要怎么节省粮食,还要多喝酒。有记载的从1950年代就开始这项研究,花了20年才成功。那时候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被派往五粮液酒厂,协同调酒师范玉平,用他的优选法指导勾兑。
没想到先被河南的张弓酒厂攻关,就这也让华罗庚兴奋不得了。待到五粮液降度成功后,立马写了一首诗,直接地替爱喝酒的李白、陶渊明惋惜,说你们那么好(hào)喝酒,可惜生错了时代,喝不到这么好的降度酒,只能喝你们的原度老酒啊!
“名酒五粮液,优选味更醇。省粮五百担,产量增五成。豪饮李太白,雅酌陶渊明。深恨生太早,只能享老春。”
1975年降度酒研制成功后,被拿到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获得好评,但没入名酒。1984年第四届,双沟才入名酒行列。
1975年前都是原度酒
在此之前,所有酒水,白酒、黄酒、果酒、啤酒,都是原度酒,原度酒是核心标准。
单说酒度标准,低度酒(低于原度),原则上于1984年得到市场认可。就说前三次的全国评酒会,参评的还都是原度酒。张弓38度白酒送参第三届评酒会,没被评上名酒。选上的八大名酒:茅台酒、汾酒、五粮液、剑南春、古井贡酒、洋河大曲、董酒 、泸州老窖特曲,无一不是原度酒。
我们看1979年在大连举办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评出的八大名酒的度数:
茅台酒55度 、董酒60度、泸州老窖特曲60度、五粮液60度、剑南春50度和60度、汾酒60度、古井贡53度、洋河大曲55度、62度、64度。
明清时期加水降度:违法严惩
我国历史上,酒的位置始终很重要。尤其是宋代收为国有后,对酒的生产和销售,实行严格的政府管理。全国各级政府均设立酒务部门,专一管理酿酒、卖酒和酒税征收。这个行政体制,延续到1980年代,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元代引入的蒸馏酒成熟工艺,到清朝才全面普及,酒度成为蒸馏酒的核心标准,管理相当严格。在当时还没有酒精生产条件下,白酒度数容不得造假。1935年出版一本书,《高粱酒》,对原酒加生水有准确描述。1950年代王文广撰写的《专卖事业教材》,记载有民国时期沿用的白酒度数标准,上世纪30年代的市场管理规定:
专卖机构批发酒度为六十二度,零售酒商售酒规定为六十度,不得减低度数,违者与私酒论。
这个规定里的度数变化,也不是加水降度,而是储存期间会有2度的自然降低。
从清代京城的二锅头生产工艺看,头锅度数高,口感不好,不要。尾锅度数低,口感也不好,不要。只要二锅酒,所以原度酒是烧酒的根本指标,加水即为违法,按走私罪论处。
市场还有原度酒吗?
站在历史的角度,看我们降度酒的初衷,为的是暂时缓解粮食紧张的权宜之计。10年后粮食生产上去了,国家也随之放开了粮食市场,可以自由交易了。可是这时候的勾兑酒,犹如已经打开的潘多拉之心,收不住了。
核心是利益。1980年代,酒厂用粮食不受限制,产品自己定价,酒质没有规范标准,也是自己说了算。再往后10年有了市场运营模式的根本变革,造酒的只造酒不卖酒,卖酒的只卖酒不造酒。渠道行业兴起,促进了造酒的规模化。这样一来,传统的酿酒效率太低,满足不了销售渠道需求之万一。于是,短平快的勾兑酒,酒精、香精、糖精和水,简称“三精一水”勾兑酒,瞬间覆盖市场而一发不可收。
酒精酒自问世以来,饱受诟病,但是保证了市场对白酒的旺盛需求,所以骂归骂,要喝只得买它。近几年,消费者实在忍无可忍,开始去乡村槽坊寻找粮食酒。市场很敏感,生产商们开始转向,或者说变换手法造隐晦的勾兑酒。也就是固液法白酒,少量的粮食酒兑大量的酒精酒,贴上纯酿造的标签,或者纯酿造酒用香精调味。总之,还是没有原度酒,都是各种勾兑的酒。
原度酒好在哪里?
算起来,人们喝勾兑酒(酒精酒、合成酒),已经40多年了。或者说,喝酒人的口味、口感被酒精酒制造商调教驯化40多年,两代人的功夫,已经适应了合成酒。只有我这等有喝过原度酒经历的老家伙们,还没有忘记原度酒的味道。如今喝到原度酒,一口就能唤回曾经的感觉,所以再也喝不进合成酒。可以这样说,像我这等不入流的喝酒人,打开合成酒就能分辨出,添没添香精、酒精。
原度酒才是酒,在我们几千年的酒文化里,没说酿的酒还要加水兑料,就是低度的黄酒果酒,也必须是原浆原度,不得添加外来物。特别是吃的喝的东西,掺杂使假为历朝历代深恶痛绝,一律纳入刑法管制。几十年的合成酒经历,同样证明了酒是不可掺假的,还是原浆原度为好,喝着不出问题。我分享的哈尼包谷酒就是证明,云南普洱深山里的哈尼人,沿用原始的酿酒工艺,酿出的酒居然那么纯净,没有一个说不好的。刚看见有酒友留言,说是喝了心情愉悦,容易多喝。真的酒,好的酒本来该这样,喝着舒服,喝了舒服,体现的是享受。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