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屁的由来,相信大家对 “拍马屁”都不陌生,谁知道拍马屁的来历吗?
拍马屁的由来,相信大家对 “拍马屁”都不陌生,谁知道拍马屁的来历吗?
相信大家对 “拍马屁”都不陌生,谁知道拍马屁的来历吗
话说在元朝时期,蒙古族的百姓在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
但是这个习俗在沿袭了很久之后,有的人不管对方的是好是坏、是强是弱,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将劣马也说成是好马。
逐渐的,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屁”,用于讽刺不顾客观实际,专门谄媚奉承、讨好别人的行为,而拍马屁一词也渐渐的变为了带有讽刺意义的词语。
关于”拍马屁”一词还有一则故事:说从前,塞外有个财主,买到了一匹好马,心中非常高兴。于是就请自己三个女婿来喝酒。酒过三巡,财主从马厩里牵出宝马,让三个女婿作诗来赞美这匹骏马。
三个女婿为了讨好老丈人的欢心,纷纷搜肠刮肚,寻觅佳句。
不一会,大女婿走上前来朗声道:”水面置金针,丈人骑马到阴山。来去数百里,金针尚未沉。”财主听了连连称好。
二女婿不急不忙,一字一句的念道:”火上放鹅毛,丈人骑马到余姚,来去数千里,鹅毛未被燎。”财主听罢大喜。
这时候轮到三女婿了,三女婿天资愚钝,急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双手在宝马的屁股上只拍,宝马被拍得不耐烦了,放了个屁。三女婿灵机一动:”马儿放个屁,丈人骑马去会稽,来去数万里,屁门还未闭。”老财主听了哭笑不得。
关于”拍马屁”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元代蒙古人有个习惯,两人牵马相遇,要在对方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二是蒙古族好骑手遇到烈性马便拍拍马屁股,使马感到舒服,随即乘势跃身上马,纵马而去。三是蒙古人爱马,如果马肥,两股必然隆起,所以见到骏马,总喜欢拍着马屁股称赞一番。可见,”拍马屁”是一种风俗,并无贬义。
拍马屁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那么从什么时候其“拍马屁”变成了讨好、恭维之意呢?
拍马屁由民俗发展而来
“拍马屁”一词在文献资料中第一次出现是在《官场现形记》第八回:他原是最坏不过的,看见陶子尧官派熏天,官腔十足,晓得是欢喜拍马屁、戴炭篓子的一流人。
而拍马屁的典故却要追溯到往前翻500多年的元朝民俗。蒙古族是马上打天下,马对族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今天两个熟人相遇,第一句话通常是“哟,今天气色不错啊”之类的恭维之话。而蒙古族的一般百姓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原本是褒义词。
要知道,人都是喜欢听好听话的,从来便是忠言逆耳,“好马”易与,“劣马”难题。所以长此以往,不管对方马如何,都要象征性的拍着马的屁股,说一句“好马”,走人了事。
自此,拍马屁成为民俗文化的一种,发展到今天成为“阿谀奉承”的另类表达方法。
溜须、阿谀奉承、恭维
拍马屁是元朝以后逐渐形成的,那么在这之前,人们同样会作出“拍马屁”的行为,那个时候叫什么?
先来说“溜须”一词,源于宋朝。宋朝太宗年间有“寇老西儿”之称的寇准在一次宴会上,手下有个人叫丁谓,此人惯会讨好上司。丁谓看到寇准胡子上挂了一些菜汤,便急忙上去用自己的长袍大袖为他揩拭,寇准拂袖而起,说道“好赖你也是一介国家重臣,怎么还给上司干这种溜须的事儿呢”?
由此“溜须”指“讨好对方”流传了下来。
阿谀奉承一词最早出现于明朝,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而“恭维”二字最早出现于汉朝,又做“恭惟”。西汉的王褒在《圣主得贤臣颂》开篇便写道“恭惟《春秋》法王始之要,在乎审己正统而已”。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谦词,同样有示好的意思,但何时起成为和“阿谀奉承”一样的含义,便不得而知了。
根据目前的文献资料,在西汉之前“说好听话、逢迎”的表达方式不详,但是在《孟子·告子下》有一句“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指的是曲意逢迎君主的昏庸之事,比助长君主昏庸更加可恶。
这大抵是最早的“拍马屁”表达方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