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始末
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始末
西周取得了政权后,保留了商朝贵族的祭祀祖先的权利。周武王就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殷商故地,让其供奉祖先。武王又安排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驻守在殷都周围的卫、墉、邶三个地方,监控殷商旧民,防止其造反,史称“三监”。
周武王灭了商朝之后,为国事忧虑,常常夜不能寐。他说:“维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灭,以至于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 ! ”第二年周武王便去世了。
周武王去世之后,周成王即位,由周成王的叔叔周公辅政。当时的成王多大呢?《尚书·金縢》称“孺子”,《史记·周本纪》谓:“少”,《史记·鲁周公世家》曰:“少,在襁褓之中”,《史记·燕召公世家》曰“幼”。称呼不一,但都是强调继位时年纪幼小。对成王“在襁褓之中”这一说法朱熹批驳甚力。史述周公救乱,作《鸱鸮》诗给成王陈己意。朱熹质问说:“问《鸱鸮》诗,其辞艰芷深奥,不知当时成王如何便即理会得”。连朱熹这样大儒都感到“艰芷深奥”,一个几岁的幼儿如何“理会得”呢?
周公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史记·周本纪》:“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于成王”。《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周公旦摄政“七年返政于成王”时,“成王壮”。《礼记》曰周时“三十曰壮”,所以《古本竹书纪年》说武王卒年54岁,成王是武王长子,且其同母弟尚有数人,故应在二、三十岁。《荀子》一书根据《周礼》“二十曰弱、冠”和《史记》“七年返政于成王”断定成王继位时应是十几岁。
当时周公的权力十分大,引起了怀疑。他的三哥管叔、弟弟蔡叔又在外面造谣。就连在一起辅政的召公也忍不住去问周公,周公连忙表示自己对周王室忠心耿耿。这样召公才算放心。其实不只是召公,连姜子牙都对周公的做法有些怀疑。后来“周公恐惧流言日”就是说的这个时候。
当时,传位方式有兄终弟及和子继父业二种,在外监视武庚的老三管叔得知成王继位周公辅政的消息后,认为武王遗嘱受周公篡改,应该由老三接替老二武王才对,武庚觉察到变化,便挑唆管叔蔡叔造反。并且当时有流言周公欲取代成王。于是管叔蔡叔和武庚,强拉上犹豫的霍叔,联合东夷反叛。
周公闻报率军平叛,其子伯禽为先锋,兵锋锐利直扑叛军,所向披靡,杀了管叔蔡叔武庚,流放了霍叔。原殷地遗民纷纷逃窜,周公于是再分封纣王庶兄微子在商丘建国,让他收拢殷地故民,就是后来的宋国。“成王既迁殷遗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无佚。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
这次叛乱涉及面广,可以说是周朝建立后殷商旧民一次大反抗,东夷各国都参与进来,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一鼓作气东进,用了三年时间平定东夷,把周朝影响力扩大到江南地。《吕氏春秋·古乐》载:“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践伐之。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江南”。
“三监之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到了周朝的统治秩序,但是周王室却借这个机会不断进行东征,扩大了周朝的疆土,而后“刑错四十年不用”,史称“成康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