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上位后,为何要对科举制进行改革呢?

武则天上位后,为何要对科举制进行改革呢?

武则天即位之初,可谓是内忧外患。一方面要镇压国内的反对势力,一方面要防止敌国入侵。

因此,武则天急需培植亲信力量,从而加强了军事人才的选拔力度。唐代时期的科举制,可以分为两种:制科与常科。制科是由皇帝下令举办的考试,在时间上不确定。常科则是通常所谓的科举考试,一般每三年一次。

尽管在唐太宗时期,科举制已经成形,但也仅限于文科。而武举制则是在武则天长安二年,即700年才正式出现的。

因此,武则天即位之初,选拔军事人才的主要手段是开制科。一方面由于制科开得过多过滥,另一方在选拔人才的标准上不科学,太过于偏重于武力,而忽视谋略;因此,最终选拔出来的多为一些有勇无谋之辈,甚至存在着徇私舞弊,任人唯亲的情况的。

对此,左补阙薛谦光上疏武则天,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说:“选举之法,宜得实才,取舍之间,风化所系。今之选人,咸称觅举,奔竞相尚,喧诉无惭。至于才应经邦,惟令试策;武能制敌,止验弯弧。昔汉武帝见司马相如赋,恨不同时,及置之朝廷,终文园令,知其不堪公卿之任故也。

吴起将战,左右进剑,起曰:‘将者提鼓挥桴,临敌决疑,一剑之任,非将事也。’然则虚文岂足以佐时,善射岂足以克敌!要在文吏察其行能,武吏观其勇略,考居官之臧否,行举者赏罚而已。”

薛谦光看来,选拔军事人才固然是需要的,但是只考弯弓射箭之类的雕虫小技,是不可能选拔出优秀军事人才的。例如,战国时期的吴起,当有人向他进献宝剑时,他断然拒绝。因为,在吴起看来,一个出色的将领,其首要的职责不是冲锋陷阵,而是判断战争形势,从而作出有利于整个军队的决定。薛谦光的这种思想,可以归结为两个字,那就是“谋将”。

中国历史上不乏谋将的典范,例如汉代的张良、三国的诸葛亮。他们虽然不擅长武艺,但是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胜过无数只具有匹夫之勇的蛮夫。

薛谦光的上疏引起了武则天的高度重视。从此后武举的发展情况来看,“谋将”思想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唐代统治者对于武将的谋略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同类推荐

​明朝灭亡之后,为何锦衣卫就消失了呢?

明朝灭亡之后,为何锦衣卫就消失了呢? 公元1368年,朱元璋历经艰辛终于建立大明王朝。但是朱元璋本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草根,所以登上皇位之后,朱元璋的心...

​杨广上位后为什么要大肆诛杀皇室宗亲?

​杨广上位后为什么要大肆诛杀皇室宗亲?

杨广上位后为什么要大肆诛杀皇室宗亲? 杨广上位后为什么要大肆诛杀皇室宗亲?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隋炀帝杨广在继位之初,对政府机...

​秦国公子扶苏即位会怎么样

​秦国公子扶苏即位会怎么样

秦国公子扶苏即位会怎么样 即便扶苏继位,秦朝依然可能面临短暂的繁荣,但在六国贵族的反抗和复国势力的影响下,秦朝的命运注定是难以持久的。 六国复国的...

​祸起萧墙的典故,祸起萧墙是什么意思

​祸起萧墙的典故,祸起萧墙是什么意思

祸起萧墙的典故,祸起萧墙是什么意思 中华成语博大精深,每个成语都有自己独特的含义和寓意,很多成语都有相关的典故。今天就来说说 祸起萧墙的典故 吧。...

​元曲四大家是谁 有什么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是谁 有什么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是谁 有什么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

​宋恭帝成年后为何选择了出家呢?

宋恭帝成年后为何选择了出家呢? 宋恭帝赵显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波折了,他3岁登基,5岁就成为了南宋的亡国之君。18岁那年,赵被忽必烈送到了寺庙出家。他最...

​明朝皇帝姓朱,为什么赐的国姓是郑?

​明朝皇帝姓朱,为什么赐的国姓是郑?

明朝皇帝姓朱,为什么赐的国姓是郑? 历史上,皇帝很喜欢给人赐姓。本来姓氏比名字要更重要,也更被人看重。可是在历史上不是这样,毕竟皇权最大,皇帝能...

热门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