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王希孟的身世(王希孟死因真相揭秘)
画家王希孟的身世(王希孟死因真相揭秘)
我们感叹流星的美好与短暂,它耀眼,却又转瞬即逝。历史上也不乏这般流星似的人物,比如封狼居胥的霍去病。
在北宋画坛上就有这样一颗流星,他的名字叫做王希孟。王希孟18岁时,即绘成了流传千古的画作《千里江山图》。
此创作完成之后,王希孟再没有其他别的作品。非是其人江郎才尽、下笔难成,而是因为在仅仅两年后,王希孟便溘然长逝了。
一颗闪耀的流星就此消逝,不得不令人叹息哀婉。王希孟在史书上所占的笔墨不多,只有寥寥数语。名字、作品名、极少的经历,这基本上就是王希孟的全部。
然而《千里江山图》这幅伟大到与《清明上河图》相近的艺术作品,让王希孟这个名字注定不会被人遗忘。
一、千里江山如画
《千里江山图》,北宋画家王希孟作。其画为绢本设色画,采用青绿派手法取景鄱阳湖与庐山之景色而绘之。
千里江山图形式为长卷,精致细腻地展现了北宋时期庐山与鄱阳湖的优美景色。
将湖水的静谧与山的雄壮动态地结合在一起。清波荡漾,绿松峥嵘、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错落有致,穿插精巧。该作品人物极其精细入微,栩栩如生,灵动无匹。
飞鸟用笔轻轻一点,具展翅翱翔之态。
《千里江山图》极其高超的技艺与画中意境,让它与《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十骏图》并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其画卷全长1191cm,宽51cm,现存于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从开馆至今,这幅名作拿出来展出的次数仅仅只有三次,因为每次展出,画作上的青绿颜料就会损失一些,人们的心也随着画卷黯淡了一些。
这幅图在历史上也十分有名,先后被许多大家珍藏,如北宋宋徽宗皇帝、太师蔡京、南宋皇帝宋理宗、元代李溥光、清代梁清标、乾隆皇帝、末代皇帝溥仪等。
清亡,《千里江山图》由溥仪盗出皇宫,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收回,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那么,能创作出如此作品的画家王希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二、入列宫廷
王希孟,北宋时期画家,代表作品为《千里江山图》。在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他确切的生卒年,不过据大量事实推断考证,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时,年龄仅18岁。
此后并无王希孟其他事迹与作品记载。专家推断,王希孟已在两年后去世,此时王希孟20岁。
根据史书上的只言片语,我们可以推断出王希孟的艺术生涯来。当然,仅限入宫成为宫廷画师之后的。
王希孟是一名宫廷画师,他在16岁左右入宫。能选入宫廷内当画师,足以说明王希孟是有美术天赋以及美术功底的。
在绘画这方面,王希孟在入宫之前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即使在现代,学习美术也是一件花费很大的事情,一般家庭是难以承受的。
更不要说是在北宋时期,或者说是整个中国古代,一般的民众是不可能出得起一大笔费用来让儿女从事绘画行业的。
可以说王希孟的家里是有一定底子的,要么是官宦人家,要么是经商人家。如果是家里做官的话,大概率也是个品级不高的小官。
苟非是,则王希孟的记载会详细得多。
但是在地方,在自己家附近那一片区域自己是百里挑一的画手,到宫廷里那就默默无闻了。
因为其他画师同样是各个地方的佼佼者,对比起王希孟来说画技并不逊色且犹有过之。王希孟多次试图创作,但作品总是不尽如人意。
三、屡屡碰壁
王希孟知道自己的处境和画功,但王希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用励志的话来说,他是个不达目的不罢休,付出努力只为成功的人。
用现实一点的话来说,他是个求进步的人。于是王希孟不甘就这样在北宋宫廷中当一个不上不下的画师。
他用多次练习的方法提高画技,用多作作品的方式提高自己被选中的可能性。画得多了,谁知道哪一天哪张画就被哪位大人物看上了呢。
然而理想终究还是太美,现实中并没有人赏识他的画。
王希孟没有气馁,守株待兔没有用,他就走毛遂自荐的路线。当时北宋正是宋徽宗统治时期,著名的奸相蔡京也在这时候掌权。
他的权势如日中天,如果能得到蔡京的赏识,自己必定能出人头地。于是王希孟主动向蔡京推荐自己的作品。
蔡京认为王希孟人微言轻,也不是什么好的画师,连王希孟的作品都没有看一眼,便干脆利落地拒绝了他。
这次受阻之后,王希孟开始思考,最终他终于想到了:自己可以直接找宋徽宗解决问题。
四、天子门生
目标确定下来,王希孟便经常创作,然后献给宋徽宗。
说起宋徽宗,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耻辱”的皇帝。在政治上他毫无作为,朝政被奸相蔡京等人把持,直接促成了北宋王朝的灭亡。
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提到“靖康耻,犹未雪”。指的就是徽钦二帝被金掳走的事。
宋徽宗确实不是一个合适的皇帝,这是无可否认的。如果让他做一个艺术家,赵佶无疑是优秀的。
宋徽宗写得一手令人叫绝的书法——铁线银钩瘦金书。除此之外,宋徽宗在诗词歌赋、水墨丹青等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在中国历史上,宋徽宗无疑是一名艺术大家。
作为一名艺术大家,宋徽宗自然是识货的。王希孟几次献画下来,他发现王希孟的画确实一般,但他有进步的潜力,这是一般人很难拥有的。
于是,宋徽宗便收了王希孟当徒弟,并对王希孟悉心教导,史书称“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王希孟诚然是一匹千里马。现在,他迎来了自己的伯乐。
以前,王希孟不过是个没有人注意的小画师。现在宋徽宗收了他做徒弟,那他就是天子门生,立刻就不一样了。宋徽宗敏锐地发现,王希孟的画技不适合水墨画,却适合另一种画,那就是青绿画。
国画就是黑白,想必很多人都是这种想法。实际上国画包含了许多种类型,青绿画就是其中的一种。所谓青绿,是用宝石磨成青、绿的颜料用来作画,至少在北宋是青绿颜料是由此得来。
因此,青绿画在北宋是很稀少的,很少有画师用这样昂贵的颜料作画。
王希孟从前就是这样,他的画技适合青绿画,但是因为材料费,他几乎没有接触到青绿画,因而也没有能够发现自己的这项特长。
宋徽宗本身就是青绿画的大师,很快发掘出了王希孟的青绿画潜力。
天子门生不同普通画师,青绿颜料自然不缺,王希孟通过大量练习,逐渐掌握了青绿画的内涵与妙诀,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
王希孟十八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二年,他开始创作著名的《千里江山图》。自然,是以他最为擅长的青绿画法。此图经王希孟呕心沥血,废罢多张草稿。最终历时半年,在政和三年四月完成。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唯一的知名作品,可谓是“出道即巅峰”。王希孟很高兴,将此图献给了皇帝也是自己的恩师宋徽宗。
宋徽宗对王希孟大为赞赏,并将此图收藏起来。由于正委任蔡京,宋徽宗便又将此图赐予了蔡京,南宋时期此图又为宋理宗赵昀所有。前文已有《千里江山图》的历代收藏者,本处不再赘述。
五、沉寂
创作出千里江山图后,王希孟便沉寂了下去。一方面是王希孟自己的原因,倒不是说他创作《千里江山图》之后志得意满怠惰了。
相反,从王希孟之前的表现来看,他应该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提升自己的画技再造巅峰。
那为什么王希孟沉寂了呢?原因是《千里江山图》已经是他的巅峰之作,在巅峰之上再造巅峰,难度是很高的。
或许王希孟确实有能力再次作出同等级甚至高等级的作品,但时间跨度上应该是不短的。
然而天不假年,王希孟仅仅在两年以后就去世,他没有来得及完成更大的成就,尽管他的心气还在。这是王希孟本身的原因,和霍去病一般,颇有一种“天妒奇才”的味道。
另一个方面则是北宋当时的情况。宋徽宗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他先后任用蔡京等奸臣,把国家搞得一团糟。
北方新晋的少数民族女真吞灭辽朝建立金朝,对北宋虎视眈眈。由于北宋的“守内虚外”政策,兵众对上是“上不识将”,将领对下是“将不知兵”。
这导致的情况就是北宋军队战斗力较差。至宋徽宗时期,他治下的北宋人民穷困,百姓积弱。
官兵战斗力十分之差。内部奸相蔡京等掌握政权,外部女真强势崛起。在这种情况下外患十分严重。
宋徽宗也逐渐顾不上沉迷艺术,以及对王希孟的培养了。王希孟没能更进一步,很快北宋就遇上了靖康之难,大量汉人或被杀、或流亡。王希孟也同当时的许多人一样,再不见于史书了。
总结
王希孟是北宋徽宗时期宫廷画家。入宫前几年,王希孟的作品并没有得到众人的赏识。这是因为王希孟的画风适合青绿画,而青绿画颜料昂贵而他不能使用的原因。
后来北宋皇帝宋徽宗发现了王希孟是个可造之才,将王希孟收为门生。
可尽情使用青绿颜料,且有宋徽宗这位艺术大师的指导,王希孟的青绿画天赋显现出来,创作出了《千里江山图》这幅旷世名作。
然而出于本身进步需要时间和资源,而北宋当时迫于金国的压力已经无法提供时间和资源,因此王希孟仅仅在历史上留下了这么一幅大作后就销声匿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