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婚礼怎么穿才对:唐代红男绿女是真的吗?凤冠霞帔何时出现?
古装婚礼怎么穿才对:唐代红男绿女是真的吗?凤冠霞帔何时出现?
出嫁是古代女子命运中的重要节点,意味着待字闺中的少女走进了夫家的内宅。婚服,是这一身份转变过程中一场郑重而华美的仪式。
古装剧中有许多浪漫热烈的大婚场景,现在,也有许多新人选择汉婚仪式。那么,中国传统的婚礼到底怎么穿呢?
老版《三国演义》刘皇叔大婚
以儒家思想主导的汉文化为主线,古代女性在婚服,一般来说,有品级的命妇采用对应的礼服,无品级的平民可以越级采用最低一级命妇礼服为嫁衣,也可以穿着比平时更为华丽的日常服装。
从《诗经》里的“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到裙襦帔帛、钗钿礼衣,再到凤冠霞帔、十里红妆,中国古代嫁衣逐渐定格成中国人心目中对传统婚礼的最初印象。清末民初,世风大变,传统嫁衣也迂回步入了现代化的轨道。这次,我们从中古时代说起。
汉代女性婚服以深衣制为主,深衣制服装通行于汉代及以前,此一时期民间婚礼服饰应当以深衣制为主。
魏晋以来,贵族女子礼服为步摇袿䙱,是深衣发展而来的;在日常着装中,襦裙渐渐流行,开创了中国妇女服饰上衣下裙的先河。
《孔雀东南飞》中说刘兰芝“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她亲手制作的嫁衣,就是一套上衣下裙。
唐代武德初设钿钗礼衣,作为非祭祀场合使用的礼服。礼衣是“大袖连裳”,青色为主。
不过唐代平民婚嫁,新娘大多还是穿着红、绿、青等色的衫裙,头上戴冠或者满头花钗,热闹而华丽。唐代开始使用长帔帛作为礼服和日常服装的配件,这条帔帛演变成了宋明礼服中的霞帔。
敦煌晚唐第12窟 嫁娶图 凤冠,裙襦,长帔
“红男绿女”,“绿”可能是对青色的误读。古代命妇礼服主要是青色系,青色,是深蓝色的意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的青色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这是官方的礼服,前面提到民间嫁娶穿衣就自由得多,必然有穿绿色嫁衣的情况。很多人认为“红男绿女”反映的是唐代婚服,这可能是对文献的误读和附会,红男绿女更可能是反映了明清时期民间的一部分流行。
宋代命妇礼服变革,女子嫁衣也演变为冠子、大衫或背子、长裙、霞帔。大衫就是一种大袖礼服,也叫大衣,是命妇礼服。背子可能是从半臂一类的便服发展而来,由于外披使用逐渐礼服化,等级低于大衫。
引路菩萨图盛装贵妇 晚唐五代
另外,到了宋代,女子婚服崇尚红色初现端倪。婚嫁有了“十里红妆”的气势。
《梦梁录》记载临安风俗:男方聘礼,仕宦之家送“销金大袖,黄罗销金裙,缎红长裙,或红素罗大袖缎。”此外,还包括”珠翠特髻,珠翠团冠,四时冠花,珠翠排环”等首饰。”婚前三日,又要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五男二女花扇”等等,富贵迷人眼,热闹非凡。
大衫长裙、凤冠霞帔影响了宋代以后几百年的婚服,直到民国都有遗存。
今天,又有许多年轻人热衷复古,不再一味追求西式婚礼,开始策划“汉婚”。“汉婚”怎么办,“汉婚”穿什么,都还要从历史中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