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贤后高滔滔:别人穷尽一生,她唾手可得,妥妥的人生赢家
北宋贤后高滔滔:别人穷尽一生,她唾手可得,妥妥的人生赢家
清平乐里的小女孩高滔滔,是有原型的,她就是北宋王朝第五代皇帝宋英宗的皇后、宋神宗赵顼之母。
本名高正仪,小字滔滔,史称宣仁圣烈皇后。
长于皇宫,青梅竹马
高滔滔出身高贵,父族祖上高琼,母族祖上曹彬,都是宋朝名将。
她的姨母是宋仁宗的中宫曹皇后。
三岁时就长得明眸皓齿,极为可爱。
曹皇后十分喜爱,将她带在身边,养育宫中。
仁宗也因为迟迟无嗣,在群臣建议下,过继三岁的侄子赵宗实(后来的宋英宗)进宫,由曹皇后抚养。
两个小孩子就这样相遇了。
他们一起读书,一起长大,青梅竹马。
宋仁宗看他们感情十分好,曾逗弄他们说“异日当以婚配”。
天子无戏言,长大以后,宋仁宗果然下旨赐婚,让赵宗实迎娶高滔滔。
金玉良缘成真,给后世留下了一桩“天子娶媳,皇后嫁女“的美谈。
赵宗实登基后,高滔滔也顺理成章被封为皇后。
她一共生了四子四女,英宗的所有儿女都是她所生。
廉洁自律,处事公正
高皇后极为英明贤德,自律性强。
她的同胞弟弟高士林担任内殿崇班已很久了,英宗打算给予提升,高皇后极力劝止。
神宗即位后,尊称高皇后为皇太后。
神宗多次要为高氏家族建造庞大的府第,高太后又加以阻止。
高太后还拒绝家族封号,有一次侄子高公绘呈上奏本,请朝廷尊崇哲宗生母朱太妃和高太后家族。
高太后觉得侄子的水平写不出这种奏章,担心是旁人唆使,便叫来侄子:“奏章到底是谁让你这么写的?”侄子见瞒不住,说是邢恕的主意。高太后把邢恕逐出了朝廷。
正是高后对娘家人一向要求严格,不肯逾礼半点,因此未造成其它朝代那样外戚干政的局面。
临朝称制、政务清明
元丰八年,神宗病重,宰相王珪等人进宫探病,建议立神宗最大的儿子、10岁的延安郡王赵煦为太子,由高太后垂帘听政,得到神宗批准。
次年,哲宗赵煦即位,尊称高太后为太皇太后。
高太后临朝称制,大刀阔斧,施行改革:遣散扩建京城的工役,停止皇宫楼阁的建造;削减禁卫军、减少宦官宫女;放宽民间保甲制度,使百姓得以宽松安居;对于自然灾害的地区减免田赋,得到百姓的拥护。
北宋名臣司马光、吕公著也奉高太后之召返回京城,被任命为宰相。
一时,名臣文士汇集于朝廷,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她对于神宗年间的王安石变法颇有微词,变法新政如“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等等造成民怨沸腾、不很妥当的,陆续予以废除,使天下得到安定。
由于高太后的英明贤德,在她垂帘听政的九年中,朝廷政务清明,国家形势稳定,成就了北宋最后一个天下小康、国势较强的时期。
后世称她为“女中尧舜”。
这就是高滔滔高太后的一生,别人穷尽一生,她唾手可得,妥妥的人生赢家。
可能就是因为太过于顺遂、完满,影视剧里都很少讲她,就算有,也只是作为大戏的背景,毕竟,这么完美、幸福,又没啥磨难和波折的女主,太缺乏戏剧张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