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将军”张达志,在兰州军区14年无一差评,调任时留下七千万
“布衣将军”张达志,在兰州军区14年无一差评,调任时留下七千万
在兰州军区历史上,张达志的名字绝对让人印象深刻,与许多其他的开国将军、元帅不同,张达志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并非他在军事上的建树和造诣,而是他的工作作风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张达志曾经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布衣将军”,顾名思义,从这个名号就足以看出张达志平时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是何等的正直,在他执掌兰州军区14年的时间里,没有一个人听到他的名字不竖起大拇指,无一人对他有过负面评价,而当他离开兰州军区司令一职时,他给兰州军区和当地老百姓留下了足足七千万存款。
说起张达志的早年经历,与当时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人一样,他的童年也是在痛苦和贫穷中度过的。成年以后,跟随当地红军领导人进军陕北并在那建立了一块革命根据地,之后他从团级政委一路高升至师级政委,可以说,在陕北红军早期历史中,张达志绝对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人之一。
在陕北闹革命拉队伍期间,张达志不仅是根据地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还积极号召附近十里八乡的老百姓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家园,他一家人全部都支持自己的事业,并且为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张达志的父亲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拖着年迈多病的身体被敌人不幸逮捕,为了保护根据地的经费和机密文件,张父宁死不屈,即使面对冰冷恐怖的刑具,也没有一丝妥协的意思,后来经过同志们的多次努力,终于将老人家从敌人手中营救出来。
抗战开始后,张达志首先在八路军警备第6团担任政委,此后由于表现突出,工作成绩得到了上级党组织部门的一致认可,张达志多次获得晋升,到战争结束时,他已经是绥蒙军区副司令。
解放战争中,张达志主动请缨跟随彭德怀司令参加了解放兰州的战役,西北解放后,张达志便顺理成章成为了西北军政治委员会委员,此后,便一直留在条件恶劣的大西北从事最危险、最困难的一线工作。
1955年,张达志被授予中将军衔并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员,这件事预示着他兰州军区14年奋斗史的开始,令人钦佩的是,在兰州军区任职期间,他从不耍大牌,搞特殊,讲排场,反而深入一线了解战士们和当地老百姓生活的艰辛,为人低调内敛,平时不太爱讲话,对于所有人一视同仁,战士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总是把最好的留给他人。
张达志这样的作风和态度很快赢得了兰州军区和当地人民的尊敬和信任,人们亲切地叫他“布衣将军”,虽然名号看起来并不如“旋风将军”、“常胜将军”一般响亮,却也包含了无数兰州军民对他无限的热爱。
值得一提的是,张达志在公共场合总是身着朴素,标志性的军装让人们一眼就能分辨出他的身影,久而久之,那件军装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补丁,曾经有人提议给张达志量身定做一件新的军装,却被后者严词拒绝。
一次,他在军区开会,到了饭点领导们聚在一起等着上菜,有人说难得如此之多的领导相聚,不如每桌上一份狗肉,张达志得知后怒不可遏,当即放出狠话:谁出的主意,狗肉的钱就由谁承担。
在张达志的要求下,提出吃狗肉的那个人不情不愿地掏出了170块钱,这才免于更严重的处罚。虽然这次饭桌上的事情闹得大伙都有些不愉快,可是,却在军区和部队内部树立了张达志说一不二、厉行节俭的形象。
张达志在兰州军区这14年里,兰州地区有了极大的改变,再也不是当初解放前穷山恶水之地。期间,他大力提倡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在戈壁沙漠种植绿色植物以抵挡风沙的侵蚀,同时还根据当地的沙土特质,提倡种植适合的作物以满足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
直到1969年张达志离开兰州军区时,他给兰州军区留下了七千万元的资产,这笔钱即便是放在今天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了,更不用说在尚不发达的上世纪60年代末期,单从这一点,也足以证明张达志的为人。
从兰州调离后,张达志被任命为解放军炮兵司令,在北京这一干又是8年。在此期间,张达志为新中国的炮兵现代化发展以及国防事业贡献颇多,直至1992年以81岁高龄逝世。
时至今日,“布衣将军”虽然永远地离开,可是,他的精神却牢固镶嵌在了兰州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