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境界?
什么才是境界?
当修行达到了一定程度,我们往往用“境界”来表示。比如“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春来草自青,秋至叶飘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等等。
究竟什么才是“境界”呢?如果我们没了认知与欲望,是不是就达到了庄子的“用心若镜,不将不迎”的至人境界?
内心能像镜子一样吗?天地万物在你心里只是映像而已,并没有什么分别执著,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增不减,不喜不悲,不得不失,这就是至人的最高境界吗?
心明如镜,用心若镜,真实反映事物的原貌,不夹杂主观评判,不带任何情感,没有情绪波动,心若止水,生命将会变得通透豁达。
“黄山归来不看山”,游历了最壮美秀气的黄山,还有什么山入了法眼。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欣赏了美丽多端的巫山云彩,哪里的云彩还能让你留恋?
孟子曰,“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达到圣人或至人的境界,真的很快乐吗?“至乐无乐”,也许真正的得道者已经完全超越了人的知、欲、情。
山下的花花草草固然美丽,让人痴迷,但对于到达山顶的人来说,那种一望无际一览无余的视野,绝非那些花草可以比拟的。
“登泰山而小天下”,谈的也是境界。高度不同,风景自然不同,若问境界是什么,只有你亲自登上山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从一朵花中,可以洞察到一个美丽的世界,花开见佛。
一棵菩提树下,从一枚叶中,也可以觉悟出奥妙的真理,双掌合十,刹那即是永恒。
我们生活的世界,一草一木都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世事洞明皆学问,只要认真觉察每一个当下,每一处细节,滴水可见太阳,芥子可纳须弥,心灵也可以觉悟真理。
你从22楼往下看,全是美景,你从2楼往下看,很多垃圾。你若没有高度,看到的全是问题,你若没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鸡毛蒜皮。
一个人的心大了,心若虚空,容纳一切,什么生死轮回,什么得失去留,什么爱恨情仇,都不是事儿,有若没有,无若尽有,一切自在,这或许才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