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门提督是什么意思(清朝九门提督是个多大的官衔级别)

九门提督是什么意思(清朝九门提督是个多大的官衔级别)

九门提督是个多大的官?它主要都干些什么?

“九门提督”是清朝时的驻京武官,正式官衔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简称九门提督或者步军统领。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营统领出现的前期,是清初的顺治十六年(1660年)顺治皇帝增设的京城巡捕中营,当时由步军统领衙门主官节制。

在此前的顺治十年(1653),顺治帝为了强化都城防务,曾在皇宫后面的北海琼岛白塔山上设置信炮五位,若京城发生暴乱、敌情、火灾、爆炸事件,则凭金牌“奉旨发炮”。

内九门也各设信炮五位。白塔发炮,则九门信炮齐鸣。京城驻防官兵闻炮声后,立即分区集合待命出动。

正式设立九门提督一职,则是在顺治帝的儿子玄烨登基后的康熙十三年(1674年),青年康熙皇帝要求其主要负责京城九座城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

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事务,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

九门提督初期为正二品级别,后来在嘉庆年间升为从一品。

由于这一位置的官员关乎京师防务,所以自设立以后主要由满族大臣担任,早期只有康熙朝汉族官员吴六一和晚期同治朝的蒋临照曾任此职。

其统率的部队长期保持在3万人左右,且人员精干,装备精良。

雍正七年(1729),铁腕皇帝胤禛将其官署定名为“步军统领衙门”,在宣武门内京畿道正式建立衙署,后迁至北城帽儿胡同,又称“北衙门”。

乾隆四十六年(1781),巡捕增设左、右两营,变成中、南、北、左、右五营,衙门主官改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北京的城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九门提督管的是内城的九座门,即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

明清皇朝时北京内城九门都比较重要,也都各自有不同的用途。其中重中之重是南边的正阳门(包括前门等)。

因为这座门位于内城南垣的正中,是皇帝专用的,皇上每年两次出正阳门,一次是冬季,到天坛祭天,另一次是惊蛰,到先农坛去示范耕地。

而内城东边的东直门、朝阳门;西边的西直门和阜成门;北边的德胜门、安定门,分别用于走粮车、走水车、走煤车、走兵车。还有用来得胜班师的及走囚车、走砖瓦车、木材车、垃圾粪便车的。

据说当时朝阳门的城门洞顶上,刻着一个谷穗儿。粮食进了朝阳门,就存放在附近的粮仓里。

现在朝阳门内的地名还有“禄米仓”、“海运仓”、“新太仓”等,都是当年存放粮食的仓库。

崇文门又名哈德门,城外是酒道,当年的美酒佳酿大多是从河北等地运来,进北京自然要走南路。运酒的车先进了外城的左安门,再到崇文门。走水车的西直门,城门洞上面刻着水的波纹。

过去皇帝一般不喝城里的水,嫌城里水不甘甜,专门喝玉泉山的水。乾隆皇帝曾夸北京玉泉山的泉是天下第一泉。

清代的九门提督一职这么重要,历朝的九门提督都是谁人?从史料中看到的名字,虽然很多都不太知名,但知名的却又是名气很大的历史人物。

最先担任此职的应是是顺治皇帝的董鄂妃之弟、清初名将费扬古。康熙十三年任此职的麻勒吉是顺治九年科举的第一位满状元,属满洲正黄旗人。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剧情中,胤禛在惊涛骇浪中继位之时,曾命十三爷允祥掌管九门提督重任,事实上,允祥在这期间只是奉命领圆明园的八旗禁军,没有记载他曾担当九门提督之职。

康雍时期任九门提督一职的隆科多,后人皆比较熟知。他在九门提督要职一当就是十三年。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隆科多得授一等侍卫,康熙五十年,任九门提督。

康熙驾崩后,雍正帝命隆科多命与亲王允禩、大学士马齐等总理事务,袭一等公,授吏部尚书。雍正元年复加太保,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可谓位极人臣。

雍正五年,宗人府奏劾辅国公阿布兰以玉牒畀隆科多,私藏于家。雍正帝震怒,隆科多因此被夺爵,并以四十一条大罪,永远禁锢,连其儿子也被夺官、发配。

再就是乾隆朝的和珅和道光年间的权臣穆彰阿比较有名。其中备受乾隆皇帝宠信的大贪官和珅,担任九门提督一职二十二年,算是最久长的一位了。

史料记载中还有鄂尔奇、,福隆安、绵恩、耆英、载铨、端华、善耆、毓朗等人也都当过九门提督之职。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前,清王朝的步军统领(九门提督)是慈禧太后亲信荣禄。1902年,肃亲王善耆任步军统领,算是清朝最后一任九门提督。

由于“庚子之乱”,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逃离京城,攻入北京的八国联军曾设立安民公所,维持治安。

事后的1901年,清廷仿效联军方式,设“善后协巡营”,后来改名“巡警总厅”,替代原步军统领衙门的巡捕营。

1905年清朝廷正式创设巡警部,并开办学堂,培养专用人才。自此,军警编制分离,中国现代警察制度初步创立。

同类推荐

热门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