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科学家沈括是怎么研究声学共振的?

宋朝科学家沈括是怎么研究声学共振的?

想知道宋朝科学家沈括是怎么研究声学共振的吗?其实我国古代很早就对共振现象有记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公元前3世纪—4世纪的《庄子》一书就记载了调瑟时发生的共振现象。这种基音与泛音共振现象的发现比西方早得多。

《墨子·备穴篇》还记述了共振现象的具体应用:在城墙根下每隔几米,挖一个坑,坑内埋置容量为70升—80升的陶瓮,瓮口蒙上皮革。若有敌人挖地道攻城,可以根据各陶瓮声响情况,确定敌人挖掘的位置和方向。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精心设计了一个声学共振实验。

沈括深通乐理懂音乐,曾经还写过几十首军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善于举一反三,能够融会贯通,通过音乐现象和原理启发科学研究。

有一天,沈括和朋友们聚在一起喝茶聊天。

一位朋友面露神秘得跟大家说:“最近我家里发生了一件怪事,是这样的,我家有一张琵琶,一直放在一间空屋里没人管他。奇怪的是,有一次,我用少数民族的管乐器演奏燕乐“双调”的时候,在无人动琵琶或其他乐器的情况下,屋子里的琵琶弦自己发出声音应和了,但是要是演奏其他曲调就不会有这个现象。我试了好几次,都是如此,这是不是有什么灵异事件或者我那件空屋子有神秘的妖魔鬼怪啊?”

众人听罢纷纷议论起来,讨论此人屋子里是否有邪气或者其他问题。

这人越发紧张,担心家里是不是遭遇了什么邪事。

沈括在旁边一直微笑不语,有个人对沈括说:你博闻强识,见多识广,你来说说怎么回事呗?”沈括听罢面露从容,他劝这位朋友:“其实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只是极为普通的常理而已。因为不同乐器在二十八调中只要有声音相同,就可能发生应和的声音。你所说的琵琶自己会跟着燕乐“双调”发声就是这种现象,这是个非常普通的道理,跟所谓的神灵或妖魔鬼怪没任何关系,别自己吓唬自己了。”

其实沈括说的常理,其实就是弦的共振现象。他接着给这位朋友解释说:弦的共振现象,是声学最妙处,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常识,以致于至今也不能奏出最和谐的天籁来,遗憾!”这位朋友听了,大舒一口气,众人也信服了。

沈括的这番议论,并非信口开河。

在这个问题上,他曾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同一七弦琴上,有宫、商、角、徵、羽、少宫、少商七条弦,少宫、少商各比宫、商高音阶八度音。

他放一个剪好的小纸人放在少宫或少商弦上,当拨动宫弦或商弦时,在少宫、少商弦上的纸人就跳动了起来,但是拨动其它音调不同的弦时,纸人却一动不动。

沈括又在不同的琴上进行实验,他把将纸人放置在另一个乐器上,当两者的发声频率出现相同时,弹动琴弦时,放在另一乐器相应声调位置上的纸人,便跳舞般地摆动着。

通过这个实验,沈括充分证明了一个道理:当一个发声体发生振动时,与之频率相同的发声体也会随之振动。沈括称这种现象为“应声”,现代物理学叫“共振”。

在西方,共振现象是由伽利略在17世纪首先描述的,沈括比他早了五六百年,虽然伽利略在对共振的分析更深入,但沈括在那么早的时代就对对声学现象作出研究,已经非常难得了。

同类推荐

​崇祯想要迁都,为何很多大臣要反对呢?

崇祯想要迁都,为何很多大臣要反对呢?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崇祯当年是机会翻盘的的,从后续的南明政权来看,当时在南方,明朝依然是被认可...

​正史中曹操帐下四大谋士分别是谁呢?

正史中曹操帐下四大谋士分别是谁呢? 曹操集团涌现了很多足智多谋的谋士,比如郭嘉、程昱、贾诩、荀攸等,那么在正史中,郭嘉、程昱、贾诩、荀攸,谁才是...

​历史上钢锯岭战役 简介历史上钢锯岭战役

​历史上钢锯岭战役 简介历史上钢锯岭战役

历史上钢锯岭战役 简介历史上钢锯岭战役 1、钢锯岭战役就是日本和美国对抗的冲绳战役,在当时钢锯岭是冲绳岛上的一个普通的小山包,而冲绳以前叫琉球。 ...

​苗疆是现在的哪里

​苗疆是现在的哪里

苗疆是现在的哪里 苗疆这个词多见于明清两代,是指的中国西南部苗族为主的聚居区,那么苗疆是现在的哪里? 苗疆是现在的哪里 1、广义的苗疆包括云南、四川...

​按图索骥的主人公是谁

​按图索骥的主人公是谁

按图索骥的主人公是谁 按图索骥的主人公是谁 ?按图索骥主人公:伯乐 伯乐在他写的《相马经》书里有“额头高、眼睛亮、蹄子大,就是好马”的说法。一次,...

​陌上桑的女主人公

​陌上桑的女主人公

陌上桑的女主人公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的主人公是秦罗敷,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陌上桑的女主人公?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陌上桑的女主人公 汉乐府民歌...

​三个务必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个务必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个务必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是“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

热门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