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前后秦军有哪些变化?

商鞅变法前后秦军有哪些变化?

商鞅变法使的秦国从战国七雄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军事力量最强大的一个国家。其中变法对于秦军当中的编制和奖励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使得秦国部队素质和战斗力会更强。到了秦始皇上位,依然延续了商鞅变法当中的内容,同时还推出了一些配合变法的措施,当秦始皇提出灭六国计划时,想必已经胸有成竹对于秦国的实力已经非常自信了。下面几位大家简单讲讲秦国部队当时的编制,一起来看看吧。

商鞅变法前后秦军有哪些变化?

一,开宗明义,秦汉军事制度存在继承关系,但并不相同,过往人们平常所知的“秦军”信息,其实是前人研究者在资料匮乏的情况下,根据汉代军事制度进行的反推,需要根据新见地下材料进行补充、更新认识。

二,商鞅变法时代的“秦军”,在《商君书·境内篇》中有明确的体现,但是过往的解读、复原基于“汉军”制度或“周礼”制度进行回溯,多有错漏,三解进行了重解,得出的结论是,此时的“秦军”,仍是一支“身份军队”。

系将军统邦尉,邦尉之下为“宫官诸令”+“兵种诸令”+“二五百主”+“邦司空”同级,各自统属不同兵员的“四军”,或者说四个军事梯队。

其军队的构成,从已知的信息来看,至少分为四个部分:

(1)“宫官诸令”(如郎中令、中大夫令)所统的“郎”、“大夫”,为车兵、骑士,是身份高贵、装备精良的贵族子弟军人,是配属的“特种兵”;

(2)“兵种诸令”(如发弩令、轻车令)所统的“中卒”,为武力精选的轻车士、强弩士,是战斗兵的主力中坚,比拟的是春秋时代的甲士;

(3)屯卒,为普遍发役的士兵,是战斗兵的辅助力量,比拟的是春秋时代的徒卒;

(4)徒,徒、校等,是邦司空管理下的刑徒、奴隶,负责辅助工作。

总而言之,此时的秦军,相对于春秋时代的“贵族军队”的唯一创新就是选拔“中卒”,实质上就是战国时代“魏武卒”的“省钱版本”。

商鞅变法前后秦军有哪些变化?

三,秦始皇时代的“秦军”,根据《二年律令·秩律》和《史记》相关记载反推,继承了商鞅变法时代的兵种划分,却走向了普遍性的“发屯”,即大量编组野战军编制,其特点是:

(1)“宫官诸令”(如郎中令、中大夫令)地位上升,不再以“编制单位”参战,与卫士令、公车司马令等以“士”为身份要求的单位,构成宫殿门卫戍的多层防线;

(2)“兵种诸令”(如发弩令、轻车令)变成军政管理岗位,而不再是战场指挥岗位,也不再以“编制单位”参战;

(3)形成了没有战事时,以中尉(含车骑尉)、郡尉二系统维持京师和郡县的治安管理,并设置全套的军事职务以“储将”,“正卒”中有限数量的“在咸阳者”进入秦王、皇帝私属,“散居各县的”则担任基层“吏卒”负责行政、治安,节约国家的平时养兵成本的“平时军事体制”,京师的卫尉系统,则成为平时“卫卒”轮值的唯一屯军(即野战军编制的防守部队);

(4)形成了有战事时,抽调“中卒”载传入军,快速搭起军队的骨干架子,辅以中尉和郡尉的普遍性动员“发屯”,在本辖区拉起起足额的百姓“屯卒”,填入“屯军”,成为战争主力炮灰的“战时军事体制”。

商鞅变法前后秦军有哪些变化?

总而言之,此时的“秦军”,仍保留了“中卒”和“屯卒”的区别,在野战和屯卫编制中,战斗力中坚已经转化成“普遍徭役”,但仍只有“常备武职”而没有“常备军”。

带有“常备军”色彩的,只有卫尉—卫尉司马系统管理的“卫卒”,以及在北方上郡的屯兵以及南方的五岭之戍,但本质上都属于“临时”性质。

正是由于商鞅变法对于人民的管理原则是“原子化”和“分而治之”,所以,其对百姓的防备,是基于小规模甚至个体的反抗准备的(见《一篇文章看尽“暴秦”的兴与亡》),而秦国扩张至统一,开始了大规模的“屯戍”造成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更恐怖的是其中包含着一部分本该被秦帝国纳入体制内,却被抛弃了的“临时军官”,比如屯长陈胜(见《从陈胜的出身看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当他感觉到自己辛苦赚来的爵位身份一文不值时,那些规模巨大的“流动人口”就开始纷纷反叛,秦帝国基层的吏卒根本无从抵抗。

商鞅变法前后秦军有哪些变化?

而这个故事向前一步的思考就是——商鞅所建立的根本不是什么“古典军国主义”制度,世界上哪有因为扩张胜利而崩溃的“军国主义”?他所塑造的,不过是一个专注于对内管理和压榨的“大监狱”罢了。

三解在《一本,二场政变,四个真相》一文中详细描述两场政变,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论证秦始皇父子因政变而兴,又因政变而亡的轮回宿命,而是为了以此为切口,讨论秦汉之际中央军,乃至整个军事制度的变迁。

同类推荐

​孙传庭是怎么死的?

​孙传庭是怎么死的?

孙传庭是怎么死的? 明朝末年,面临着国家的内忧外患,除了有那些只会跟皇帝哭穷,实际上自己屋子里满是钱财的臣子,却也还是有忠心于明朝,宁愿为明朝战死...

​清朝皇陵为什么分开?为什么不埋在一处?

​清朝皇陵为什么分开?为什么不埋在一处?

清朝皇陵为什么分开?为什么不埋在一处? 古代的皇帝死后,都会有一座皇陵用来埋葬皇帝,而皇陵里面也不只是有皇帝的尸身,更有很多的陪葬品。现如今也有很...

​历史上朱棣是如何对待朱权的

​历史上朱棣是如何对待朱权的

历史上朱棣是如何对待朱权的 宁王朱权是朱元璋第17子,靖难之役期间,朱棣挟持了朱权,他被迫参与靖难。而朱棣曾答应朱权,得天下后,一定不会少了他的那...

​孙权为何要和曹操死磕合肥?

​孙权为何要和曹操死磕合肥?

孙权为何要和曹操死磕合肥? 历史上有很多的“兵家必争之地”,这些地方因为地理位置等条件非常好,因此在战乱年代,总会引起各方势力的争夺。而在三国时期...

​伍子胥过昭关下一句是什么?

​伍子胥过昭关下一句是什么?

伍子胥过昭关下一句是什么? 伍子胥过昭关是一个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歇后语,它的后面还有一句话,一夜愁白了头。伍子胥过昭关的确是一个带有一些神奇色彩的...

​曹操为什么不敢废长立幼?

​曹操为什么不敢废长立幼?

曹操为什么不敢废长立幼? 都说曹操更加偏爱曹植,因为曹植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实在太高了。曹操本想把嗣子之位传给曹植,却遭到了百官们的反对,因为废长立幼...

​朱元璋有没有猜忌过刘伯温?

​朱元璋有没有猜忌过刘伯温?

朱元璋有没有猜忌过刘伯温? 刘伯温是明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也是朱元璋身边最得力的帮手之一。朱元璋称帝以后,刘伯温负责设立军法,肃正纪纲,而在...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爱情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爱情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爱情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事情,话说这个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自己传言是有暧昧关系的,那么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说...

​元朝为什么疆域最大

​元朝为什么疆域最大

元朝为什么疆域最大 元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两个由非汉族统治的朝代之一,但尽管如此,元朝的名气却是还远远不及清朝。不过,元朝时期,中国的疆域是所...

​秦朝短命是必然事件?

​秦朝短命是必然事件?

秦朝短命是必然事件?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统一的朝代,但秦朝的寿命却只有短短14年,让人感到有些意外。不过也有人觉得,秦朝的短命是一件必然事件...

​汉武帝为何要杀母立子?

​汉武帝为何要杀母立子?

汉武帝为何要杀母立子? 说起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1年的时候即位,前87年去世,在位时间达54年,这是我国历史上待机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仅次于康熙和乾隆。...

​唐朝皇帝姓名在位时间年号表

​唐朝皇帝姓名在位时间年号表

唐朝皇帝姓名在位时间年号表 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年代,这个时代有人们非常羡慕的盛世,开放的环境,任何一个展现唐朝时期的影视剧,都...

​唐宣宗李忱如何成为皇帝的?

​唐宣宗李忱如何成为皇帝的?

唐宣宗李忱如何成为皇帝的?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16位皇帝,也是唐朝最后一位大有作为的皇帝。唐宣宗的登基之路并不简单,他继位时已经36岁,而且还是在马元...

​芈启为什么反秦

​芈启为什么反秦

芈启为什么反秦 昌平君芈启因为在嫪毐之乱中立有首功,因此他成为了吕不韦的继任者,担当秦国相邦。芈启虽然是楚国公子,但他生在秦国、长在秦国,所以算...

热门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