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师有关的电影有哪些(10部关于老师的高分电影推荐)
和老师有关的电影有哪些(10部关于老师的高分电影推荐)
1、《黑板》8.1分
这部拍摄于2000年的伊朗电影,导演是一位当时年仅20岁的女孩子。这该是一位怎样的天才少女?
言归正传,影片《黑板》描述了在伊朗战火纷飞的库尔德地区,一群教师背着这块维持生计的黑板到处找学生授课,以此来养家糊口的故事。
这一块小小的黑板,映射出战争、难民、饥饿、疾病、婚姻、教育等问题。当危险来临的时候,它是难民的避弹掩体;当孩子受伤的时候,它是固定断腿的夹板。但始终不变的是,它的本质依旧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小黑板。
影片最后,少年和黑板一起陨落,不禁令人叹息,感慨战争的无情和残酷。当战争来临,别说受教育的权利,孩子最基本的生存权都被剥夺。
2《放牛班的春天》9.3分
“放牛班”指的是一帮“问题”少年,他们所待的学校也被称为“池塘之底”。
这里的学生大都是顽皮少年,到处充斥着乌烟瘴气的不属于学校的戾气。谩骂和体罚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一种常见手段。
但教师克莱门特的到来,给“池塘之底”的孩子们带来了希望。他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用音乐的方法打开了学生们封闭的心灵。所以看完电影,你会觉得“放牛班的春天”这个名字取得确实有味道。
无疑,孩子们是幸运的,碰到这样慈父般的老师。那漫天飞舞的纸飞机,就是孩子们对不被校长接受的克莱门特最大的认可,他可以安心走了。
3《死亡诗社》9.1分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美国的父母也不例外。不得不说,我们的社会,就是需要像约翰这样的教师,如春风化雨一般,洗净铅华。
作为老师的你或许更能明白,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也能碰上这样的老师多好:带着学生反思人生的意义,让男生们在绿茵场上宣读自己的理想,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新的视角俯瞰世界,成立死亡诗社,在山洞里击节而歌,侃侃而谈。
但是,这样的场景,也许只会存在你的梦里。死亡诗社,最后约翰离开时,学生们跳上课桌大喊:Captain,my captain!这段场景将注定被载入影史史册。
4《我的教师生涯》7.4分
那个年代的知青教师,或许已经离我们太远。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海外归国后,梁家辉饰演的主角到一所名叫月亮湾的乡村小学任教。他走过了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初恋,到结婚生子,直至成为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
梁家辉演得很好,看着看着你会渐渐忘了他,只记住了那个在乡下度过一生的陈玉,那个爱护学生、坚持理念、热爱音乐、性格要强、死爱面子的知青教师!
这部电影最让人感动的就是——真实。生活就是这样子的,或者说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子的,就像姜育恒唱的那首歌——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5《一个都不能少》7.6分
一个中学的学生,被任命到一所偏远的学校去做代课老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张艺谋将镜头聚焦于贫瘠的农村,揭露的是中国农村难掩的隐痛——辍学,而一个自己尚还是女孩的小老师面对一群孩子“一个都不能少”的执念,以寻找自己学生为由开展,既有着对现实社会残酷冷漠的展现,也有着充满希望的暖意。
更值得一提的便是魏敏芝与一群小演员们毫无扭捏之态的本色出演,构筑了电影最为淳朴的色彩,如此方才使其对农村教育问题的落足如此真挚动人。
一个都不能少,多少老师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对待学生,对待教育。
6《小孩不笨》7.9分
EM1、EM2、EM3,这几个让人摸不清头脑的数字,实则代表新加坡小学的分班制。
EM1代表学习最优,EM2代表中等,而EM3则是垫底。小孩们被分到不同的班级,打上了聪明、中庸和笨蛋的标记。
虽然最后三位“笨小孩”在新来老师的带领下,逐渐走向成功。但是,欢乐的结局并不能掩盖悲哀,不单是新加坡,这是值得全世界探讨的教育问题。
7《蒙娜丽莎的微笑》7.8分
你可以把这部影片看作女版的《死亡诗社》,事实上它和《死亡诗社》同样经典。
女主角凯瑟琳也和死亡诗社的约翰老师一样,想冲破不合理,放逐学生的心灵。很为电影里的孩子感到庆幸,在对的时间,碰到对的人,发生了对的化学反应。
能遇到这么一个老师,可以帮他们寻找,挖掘,健全自我。让他们由脆弱走向坚强,由幼稚走向成熟。
8《心灵捕手》8.9分
一个聪明绝顶的年轻人,但是心里却怀藏着逃避与自卑的克制。
他不畏惧任何一个阻拦在他人生路上的人和事件,他藐视才华可以为他带来的成功和希望,他渴望归真,却根本不清楚自己的生活朝向何方。
这是一个天才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心灵救赎的故事。如果没有遇见恩师蓝波,没有尚恩不懈的努力,就不会有威尔后日的展翅高飞。
美式励志电影的经典代表。
感谢生命中你所遇到的那些给过你帮助的人生导师,就像台词里说的:"You do what your heart want to do,it s fine!"
9《地球上的星星》8.9分
伊夏,一个有阅读障碍的男孩。被同学嘲笑,被老师责骂。就在他的人生可能就此毁灭的时候,他遇到一个用爱去感化、用心去教学的美术老师,从此他的人生走上了正轨。
也正应验了那句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一位好老师,就是孩子前进道路上的指路灯。
10《生命因你动听》8.5分
音乐家霍兰先生,他的梦想是作一首留芳百世的交响乐,却因为生活而无可奈何地选择了音乐老师的职业,其后更是将三十多年的青春奉献于“平凡的教育事业”,后来才惊觉自己的成就原来是那么大。
他启发并改变了数以百计的学生,生命因你而动听,音乐可以改变世界。当霍兰先生退休那天,他教过的学生都来为他送行,学生们坐满了整个礼堂,而他也指挥演奏出这一生最伟大的乐章。
看完才发觉,桃李满天下原来可以如此让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