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诫》最接近真相的解读:郑伊健死后附身余文乐去找恶鬼复仇
《第一诫》最接近真相的解读:郑伊健死后附身余文乐去找恶鬼复仇
要想读懂《第一诫》真正的结局,首先你得明白,由于全片整体采用回忆叙事,所以部分场景的展现顺序,其实是被刻意打乱的。
这也就意味着,片头展现的某些情节,其实是发生在正片主线落幕后的画外。
而要想真正理解《第一诫》的画外音,片头的两个象征性场景就非常关键。
第一个象征场景是:
两个**在追一个人,余文乐的画外音让我们猜谁是**,并告诉观众其实他们都是,不过前面被追的那个是便衣。
结合《第一诫》的设定,我们不妨大胆猜想:有没有一种可能,这里提到的“便衣**”,其实是指代附身在活人躯壳内的鬼魂**?
再看第二个象征场景:
余文乐冲上大巴,干脆利落地枪杀了一个披着女人躯壳的恶鬼,并且余开枪时面目狰狞,咬牙切齿得不像是在执行公务,倒更像是来复仇。
此处伴随的旁白也是耐人寻味:
“这个世界有很多种鬼,大部分都被锁在伤心的地方,但是有一部分的鬼,因为恩怨、仇恨,他们会踏上另一个旅途,人传人,直到到达一个终点。”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大巴杀鬼”的片头情节,在片中又出现了第二次。
这时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来了——
“大巴杀鬼”在片中第二次出现时,其所处的剧情时间点,正好是余文乐刚入行被鬼吓得尿裤子之后,以及正式搜寻四处作案的眼镜鬼之前。
此时的余文乐,照理说应该还是那个能力堪忧的新手,即便有郑伊健这个老手同行陪护,也依旧是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该出手时不出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整个就一烂泥扶不上墙的废物……
就这么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他怎么可能单枪匹马在大巴上开枪杀鬼,怎么可能表现出果决的手段、狠厉的眼神?
所以只有一个可能……
余文乐大巴杀鬼这个事件,其实际发生的时间点,应该是在之后的某个时段。
那么问题又来了,根据主线剧情可知,余文乐直到被恶鬼占据躯壳之前,都一直是被眼镜鬼牵着鼻子走,他自始至终都没能真正成熟起来——所以在大巴上以铁血手段单杀恶鬼的这个余文乐,他真的是余文乐吗?
显而易见,大巴杀鬼的这个余文乐,基本不可能是真正的余文乐,而更可能是一个占据余文乐躯壳的“大灰熊”,并且这个“大灰熊”的**经验非常丰富。
就像捉鬼专家郑伊健一样。
同时,与大巴杀鬼的镜头交织穿插的另几组场景,同样也表现出了与此处前后文剧情的格格不入。
1.余文乐走进一个小巷,当看到一对情侣迎面走来时,他非常警觉地躲到了一旁——初出茅庐的余文乐,照理说还没有养成这么强烈的危机意识才对。
2.郑伊健前脚还骑着单车载着外卖女生转圈圈,后脚就凶神恶煞地对人家大吼大叫,就跟精分一样——而根据片中剧情而知,在外卖女被恶鬼害死前,郑伊健为了保护她,其实一直是有意无意在疏远她。
3.余文乐坐在敬老院的床上,陪安乐椅上的老婆婆鬼看电视——余文乐从始至终都不是一个老成的人,这份老神在在的气质,其实更像是郑伊健。
如果你将上面几组场景,理解成“余文乐入行后的成长旅程”,那么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因为无论是余文乐大巴杀鬼时的狠厉果决,还是郑伊健对外卖女的亲密态度,这几个情节在相关角色死于非命之前,其实都不具备什么合理发生的可能性。
那么导演将这几组场景故意放在这里,究竟是意欲何为?
还记得余文乐大巴杀鬼时的旁白是什么吗?
“这个世界有很多种鬼,大部分都被锁在伤心的地方,但是有一部分的鬼,因为恩怨、仇恨,他们会踏上另一个旅途,人传人,直到到达一个终点。”
而片末的镜头是什么?
是郑伊健的魂魄坐在船上,看着他老婆在前面哭。
现在我们不妨进行一个大胆的猜想:
有没有一种可能,片头的大巴杀鬼和**追赶,以及中间的余文乐躲情侣、郑伊健骑着单车载外卖女、余文乐敬老院看电视,这些情节实际上是发生在人间诸事落下帷幕的很久以后?
当我们将《第一诫》的全片,以《郑伊健鬼魂的复仇回忆录》的角度来解读时,片中所有的不合逻辑、所有的没头没脑、所有的晦涩难懂,瞬间豁然开朗!
恶鬼在玩腻了余文乐的躯壳后,又换了副躯壳。
而对恶鬼满坏仇恨的郑伊健鬼魂,通过人传人的方式,一路追踪恶鬼,最终借余文乐的躯壳在大巴上成功完成复仇,失魂落魄地走下大巴后,又在小巷里避开迎面走来的情侣,接着又跑去敬老院陪那个老婆婆鬼看电视,等怀完旧以后,又离开余文乐的躯壳,化身鬼魂骑单车载着那个外卖女鬼魂绕圈圈……
至此,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完美的解答!
最后我们再去回顾穿插在片中的那几句意味深长的旁白。
一个是片头的**追赶:
“这两个男人,你猜哪个是**?”
“其实两个都是,前面那个,是便衣。”
“在这个分不清黑与白的世界里,千万不要靠猜。”
“便衣”一词在《第一诫》中,显然更可能是在指代附身活人躯壳的鬼魂**。
再一个,则是片尾恶鬼用烟头烫余文乐老婆:
“以前,有人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个男人拿着支枪走进森林,想去捉熊,他一直以为,熊不是黑色,就是白色,但是最后,这个男人被一只大灰熊吃掉了。”
这个男人,显然是郑伊健在指代自己,而大灰熊,则显然是指的恶鬼余文乐。
在这个分不清黑与白的世界里,千万不要靠猜——无论你是看到余文乐的面孔,还是听到余文乐的念白,他们都不见得是那个真正的余文乐,而这个余文乐究竟是黑还是白,是灰黑还是灰白?
唯一能求得真相的途径,就是结合线索仔细推理,而不是瞎猜。
郑伊健的鬼魂附身余文乐去复仇,这大概才是《第一诫》最合理的解读角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