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9.1,这部颜值和能力并存的神仙级综艺为什么火不了?
豆瓣评分9.1,这部颜值和能力并存的神仙级综艺为什么火不了?
最近非常流行用“神仙打架”这个词来极高程度地夸赞别人出色和优秀。
在《奇葩说》第五季中,正方陈铭和反方詹青云在“开杠”环节以丰富的知识储备、快速灵敏的反应能力、势均力敌的言语攻势,你来我往,毫不怯让,令人咋舌称叹。
并且以“神仙打架”登上了热搜。
这是智慧、胆识和自信的较量,是基于文化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碰撞出来的思维逻辑的火花。
而场下的我们,就只能炸成一朵烟花。
在#奇葩说 神仙打架#这一话题登上热搜榜第一之后,网友留言:
看陈铭和詹青云神仙打架,全程我就是肖骁,“对!对!!对对对对!!!”
但在11月初上线的一档音乐类综艺节目——《声入人心》,正大光明地夺走了“神仙打架”这个巧妙而又准确的形容。
按照官方说辞:声入人心是一档全新音乐类节目,以古典音乐为立足点,36名学员通过不同形态的重唱演绎方式来诠释高雅音乐和艺术,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音乐体验。
这是一次美声、音乐剧、歌剧、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的流行与创新,将颠覆大众心中对传统美声的刻板印象,将高雅艺术大众化。
古典音乐、美声、高雅艺术……这些元素拼凑起来,在我的脑海中是这样的景象:
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
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
在光彩亮丽、辉煌广阔的剧院殿堂中,歌唱家宽亮明丽的歌喉、用力的面部表情,饱满圆硕的身材……展示余音绕梁、久久不息,令人心血沸腾的音乐表演。
可对不会鉴赏的外行人(我)来说,就像是一坛上好的陈年佳酿,咕噜咚灌进了醉汉的喉咙,毫不知味,迷迷糊糊,但还是有点情绪触动似的叫好。
原以为就是这样一档“不接地气”的高雅节目,没想到……
一旦入坑就爬不出来了,还连夜刷了好几遍。然后醉醉然感慨道:是本凡人低俗浅陋,不知人间仙境。
我承认,最先吸引我的是这群神仙的颜值。
还担心唱歌好不好听吗?看脸就可以看一辈子呀。
真真切切、完完全全应了那句: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可偏偏要靠才华;有才华还不够,还在拼命努力。
○ 来自茱莉亚音乐学院(世界顶尖音乐学府,被誉为“音乐届哈佛”),成绩全A的贾凡;
○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被称为“老班长”,在音乐剧表演中一直都稳居A角的阿云嘎;
○ 同样毕业于北舞,被称为“音乐剧王子”的郑云龙;
○《我是歌手》踢馆赛冠军,低音炮酥到骨里的王晰;
○ 因一曲《大鱼》而迅速走红的唯美中性音色,拥有超高人气的周深;
○ 好声音冠军李琦;
○《香蜜沉沉烬如霜》原曲作者,音乐制作人简弘亦;
○ 自身就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声乐教师的余笛;
……
每个人都有非常出色的履历和背景,已经远远不止于“参赛选手”这一层面。
转念一下,这个节目,简直就是让观众免费观赏精彩的音乐艺术表演,聆听大师级的优美、浑厚、充满质感的歌声。
可是,这个在周五晚黄金档播出的节目好像并没有大火,收视率也不尽如人意。
为什么这个“神仙打架”的高雅音乐节目,会有这样的窘境?
原因之一:不卖弄人设。
”人设”这两个字,已经失去了为它解释的必要。在真人秀节目泛滥成灾的这几年,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默认且接受综艺节目的一贯套路——安排人设,制造冲突。
制造冲突这一点很好理解,如若一期节目播放下来,平平淡淡,和和睦睦,毫无起伏,这是历史纪录片的表现手法。
在节目中,嘉宾有了冲突,情节有了矛盾,就有掐架,就有讨论,这才会有话题热点,吸引眼球。
而安排人设,其实就是为制造冲突埋下“梗”,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性格才引起冲突,而“人设”的安排,比如“大大咧咧”和“急躁”的两个人设,就很容易引起冲突,而“公主病”和“直男”也很有看头,不是输出笑点,就是产生矛盾。
同时,正是因为人设的存在,让观众得以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并且以人设下的性格为由,为之辩解,所以综艺节目上的冲突也很容易得到谅解。
但是声入人心这个节目,的确没有人设……
emmm,或许曾经有过……
但不好意思,这孩子没崩住,很快就自我投降,和“高冷王子“人设挥手作别。
郑云龙微博
对于他们中的任意一个,评价标准都是唱歌好听与否,实力强或者弱,很难联系到他们的性格方面。
因为这个节目透露给观众最抓眼的部分,就是实力。
凭借自身实力,把控舞台的张力,散发音乐的魅力,是多么浪漫而又理想的实现方式。不张扬、不营销,让观众能够安安静静听他们唱歌、表演,才是核心主题。
没有人设,就只展现各自的音乐实力,给了选手更多享受舞台,提升自我的空间,也给了作为观众的我们,更客观、公正的评判标准。
“与各位相遇用了十年的等待“/余笛老师微博
原因之二:不故作煽情。
唱歌的方式也分为感性和理性。感性更多地表现在个体的音色、携带的情绪、托腔的乐感这几个部分,而声乐的技巧、机能则是相对理性的部分。
不过有时候,这两者也并不能完全区分,拆解歌词,梳理脉络,一字一句排开,使强音更强,弱调愈弱,从理性层面博得情绪上的感性编排。
唱歌并不全是“老天爷赏饭吃”,后天对音乐的琢磨和钻研,更起到一决胜负的作用。
这36位选手,天赋有之,努力更甚,各自都怀揣着追梦的音乐故事,迷人的光环之下,全是泪水和汗水堆砌的精彩。
在节目中,以成熟稳重著称的“老班长”阿云嘎,私底下也是俏皮逗乐的小可爱,被大家称为“草原小甜心”。
可是他的人生,我连想都不敢想。
自幼失去双亲,阿云嘎对父亲的记忆是依靠旁人的描述才得以拼凑起来,“他很英俊,可惜我不记得他的样子了”。
一个3岁的孩子,抱着父亲唯一留下的一台录音机,日日夜夜整整听了5年,由此学会了腾格尔老师的所有歌。
草原上的孩子很小就学会了放羊,清早,天还是黑的,带着妈妈做的风干牛肉和奶茶上路, 阿云嘎哼着歌在草原上跑,他说这是他最想念的日子。
然而,7岁时,阿云嘎的妈妈又因为胃癌离世。哥哥抚养他长大,而大学没毕业,哥哥又离世。
二十岁揣着五百块钱独自北漂,自己花了四年时间攒学费考上了北舞。
他说是大学让他第一次觉得“原来人生是这么温暖”。
这些事情,他没在节目中提到一个字。
的确,作为观众,很难将这么乐观积极,对生活对舞台充满向往的人,和悲惨的人生际遇联系到一起。
那么沉重的孤独、迷茫,如今在宏伟的舞台中央化作轻盈曼妙的歌声。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谁料想,这却是真的。
唱歌时的感动盈眶,是二十多年的苦痛磨砺而成的深情。
原因之三:不迎合娱乐。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节目总导演任洋坦言,节目制作过程中对收视确实有过担心,“做《声入人心》不一定是要拿到‘爆款’,我们希望消除大众对高雅音乐的误解。可能观众要一步一步地适应”。
节目邀请了三位出品人(即点评人),一位是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廖昌永,有着“全球华人第一男中音”的美誉。以顶级专业的眼光,对国内外具有专业声乐学习背景的选手进行点评。
任洋解释:“声入人心”并非一档最专业的音乐比赛,希望有一个观众视角的出品人在节目当中,刚好他又有制作实力。
尚雯婕有非常强的挖掘素人的能力,从迪玛希、蔡徐坤、华晨宇,都是她发现的。而刘宪华6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和古典音乐,对古典音乐积累非常深厚。
此外,还有梁宁、赵云红、陈小朵、许蕾、张璋等在美声演唱上都有高水准的歌唱家作为专家团……专业的团队和评委,使得节目得到声乐圈里圈外不少支持。
然而专业性的增强,却也削弱了大众的接受度。在嬉皮逗趣的真人秀中沉醉久了,很难融入到具有强专业知识限制的节目当中来。
节目刚开始的时候,绝大多数是声乐圈内的人士关注,缺乏一定的知识普及和影响力。
没有流量的加持、没有铺张的宣传……《声入人心》一度成为了一些忠实观众心中的宝藏节目,直到一些“稀奇古怪”的热点话题将这个节目带出了原先的圈子。
有戏谑、有欢笑、有感动、也有难过……一方面,看到节目好不容易有了热搜,有了曝光度,可以因此被更多人知道,另一方面,看到廖老师,还有那么多优秀可爱的小哥哥们,只能以这种偏离主题的被娱乐化方式被大家看到,又是一阵心酸和无奈。
很多观众开始自嘲:“大家关注下我们声入人心这个小糊综吧”。
有颜又有料,看了就知道!
其实,这未必不是一个好的趋势。
从节目的形式流程来看,贯穿全过程的一直是选手们的一次又一次舞台表现机会,从独唱到二重唱、三重唱……自始至终围绕着舞台和表演本身,从各个方面彰显了节目的核心主题。
然而,如果节目长久地被限制在专业范围内,观众大部分停留在圈内,又怎么能让更多观众听到美声的力量,让声乐成为大众的审美,消除观众对高雅音乐的误解呢?
领悟到这一点的节目组,已经慢慢在转型……在最近几期(包括本周的最新一期中)出现了一些场外以及表演之外的内容。
12月22日的一期,设置了由首席成员在替补成员中选择队员的环节,阿云嘎几次三番被其他选手抢走队员,笑点百出。
看了12月29日这期的预告,还出现了“斗鸡”游戏环节,更有真人秀的意味了。
在严肃认真的表演环节之外,适度地穿插轻松愉快的情节,其实并不是无可奈何的妥协,而是一路走到现在,明白了节目需要和观众进行调衡,从而达到相互理解。
真正想让一个被普遍认知为“高雅”的艺术走到大众身边,不能一步登天,而是一个缓速前进的过程。
在节目中,承载着艺术表演的是这些学习声乐的选手。让观众可以更生活化地认识这些选手,把他们从高不可攀、光彩夺目的舞台上牵引下来,走进有笑有乐、有哀有伤的日常生活里。
将一个高级的小众符号大众化,第一步就是去贴近它、了解它,在细拆揉解的品鉴经历里,语言、乐感各不相同,而情感、表达永远是互通的。
等到模糊的标签印象越来越明朗,池中春水化冰,柳梢吹绿,局部的寒冬过去,“理解”促进传播,谈论以此为乐,自然而然扩大了追随的群体。
音乐是通向心灵的其中一条表达路径,音乐的魅力和人格魅力相互纠缠围绕,无法分离,使得歌声能更贴合地附加在情感之上,穿过时空、岁月,遥遥拂过我们心上。
没有什么艺术脱离在世间之外,高洁得不可触碰。所谓阳春白雪、高山流水,同通俗大众区分的并不是高级审美经验,缺少的只是观众而已。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