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结局(电影七月与安生的悲剧结局)
七月与安生结局(电影七月与安生的悲剧结局)
就连苏家明,在安生编织的谎言里,都以为七月产女后,不告而别,四海为家。
七月心里很清楚,从那一刻起,自己和安生注定要过上截然不同的人生。七月从不会想,她将走到哪里,还会走多久,只想自由自在的一直走下去。
这是安生用七月的名字写的小说结局,掩耳盗铃,逃避又荒诞。
或许,少一个人知道,就少一份愧疚。
从小到大的林七月,有着漂亮的外表,优秀的成绩,幸福的家庭,一个不错的男朋友,大学毕业后,一份安稳让人羡慕的工作,她性格沉静,乖巧,她的前途,应该是平坦光明的,生活应该是平淡又富足的。
我妈说,女孩子没什么地方可去啊,就从一个家,到另外一个家。
在七月的认知里,她的人生已经被规划好。
当安生满怀憧憬说着自己以后四海为家的时候,七月却还是听着父母安排的小女生。
七月作为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对她的教育不外乎就是:不远嫁,不远游,女孩子,最重要的,是结婚生子,平淡安稳。
在高考填志愿上,她喜欢文学,想报文学,可因为父母为了她将来容易找工作,她听从了父母的意愿改填了经济学。
在大学期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活动,苏家明参加了学校的田径社,可这时的七月才发现,她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她想出国,却又害怕失去,一心想着和苏家明的最初约定,可当苏家明也决意北上闯荡的时候,她竟毫无半点能力挽留。
两家父母催着商量未来的计划,我和家明打算二十六岁结婚,二十七岁生小孩,三十岁买房子。
她叫苏家明逃婚,很大部分原因是可以让自己全身而退,父母不会因此责怪她,到最后,她还可以把这种结果归咎于父母。
你们想让我过上的那种生活,现在都没有了。
问候家明。
在山上的寺庙里,七月已经知道,安生和苏家明的感情。
可她掩饰了下来。
她依然若无其事和苏家明谈爱情,和安生谈友情。
直到她送别安生,看到她脖子上戴着苏家明的菩萨玉坠时,她才崩溃大哭。
那一天,七月哭了很久,她没有告诉家明,她不是伤心安生的离开,而是对自己感到失望,失望没办法爱安生和爱自己一样多,失望人生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和人分享,她以前没有想过,长大原来是这样的。
安生背着她接受了苏家明送的菩萨玉坠,她本应该可以骂她,指责她,甚至可以和她断绝来往的,可七月都没有,她反而对自己失望,失望自己不能把苏家明拿出来,和安生一起分享?失望自己不能爱安生像爱自己一样?
七月错在不该怀揣了不该有的愧疚,又把和安生的感情看得太重,甚至纵容她每一封明信片的落尾都要写上“问候家明”的习惯,四年后归来,安生的脖子上依然佩戴着苏家明送的玉坠,就这样还不够,她有恃无恐到和苏家明在北京同居。
这时的七月才知道忍无可忍,毫不顾忌向安生敞开心底的阴暗。
你让我?你有资格让吗?除了我,谁愿意跟你当朋友,我不给你带回家,有人管你吗?你所有东西都是我给你的,跟我抢,你敢吗?
我从来不来北京看你,不是因为不爱坐火车,害怕出远门,我就是想让你回去,只有你回去,才能证明你爱我,你选择的是我。
从她在山上的寺庙知道苏家明喜欢安生后,她就变得患得患失,拿不起,放不下。
她漂亮聪明,在大学期间,只要她想,也是很多男孩追求的对象,可七月把自己禁锢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眼里眼外只有苏家明一个。
可这只是七月的想法,苏家明呢?他从没和七月计划过未来,临近毕业,在七月面试银行工作成功后,他才跟七月说,他想去北京闯一闯。
我们还这么年轻,难道就不想出去闯一闯?
七月放不下苏家明,她对苏家明有着太多的无能为力和妥协,他的心里有安生,她毫无办法去改变,现在他要去闯荡,她同样只能妥协。
就算她来到北京,在苏家明的租房门口,看见他搀扶着安生回来,她依然没有勇气去质问,去愤怒,去和苏家明撕破脸。
可直到结婚的前一晚,她才突然恍然大悟,终于主动放弃这一段感情。
明天结婚,你不要来了,我不想跟一个不够爱我的男人过一辈子。只有你逃婚了,我才能名正言顺的离开。